姓名:张瀚铎 学号:17021211233
转载自:中关村 http://news.zol.com.cn/689/6893320.html
【嵌牛导读】:滴滴针对顺风车业务进行了六项调整,并且删除了评论页面功能。无论新老车主,都需要通过六项检测才能正式启用顺风车业务,其中包括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夜间出行保护、安全百科学习、顺风出行保障。
【嵌牛鼻子】:滴滴 顺风车 安全
【嵌牛提问】:顺风车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嵌牛正文】:
5月19日零时,下线一周的滴滴顺风车再次恢复上线。
滴滴针对顺风车业务进行了六项调整,并且删除了评论页面功能。无论新老车主,都需要通过六项检测才能正式启用顺风车业务,其中包括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夜间出行保护、安全百科学习、顺风出行保障。
滴滴还将“行程分享”和“紧急求助”按钮放置在用车主页面。如果点击“紧急求助”按钮,系统会跟用户设置的所有紧急联系人发送短信并开始录音,录音信息会实时传送到平台。
滴滴顺风车落实了稍早前提出的整改措施,明确暂停接受每日22点至次日6点期间的出发订单。此外,司乘端的评价页面已经下线。双方只能选择平台提供的风景、静物照片作为对外公开的头像。
滴滴顺风车虽然又上线了,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原来的用户却很难再回来了。目前不少女性乘客都“谈顺风车色变”,纷纷“倒戈”专车或出租车。
与此同时,滴滴的麻烦还远没有结束,近期,关于滴滴女乘客“被骚扰”的新闻也是不绝于耳。可见滴滴需要改革的地方含有很多,制度上可供完善的地方也是很多很多。
顺风车对于滴滴还有存在必要吗?
出了事之后,很多人急于开始猜测,滴滴很可能会抛弃顺风车业务,这里除了舆论压力,还有政策因素之外,顺风车业务对于滴滴来说也已经是“其他业务”。
根据滴滴公司内部架构,顺风车事业部被放到了其他业务部门,而不是和专车、快车、出租车等在快捷出行事业群内。不仅如此,顺风车业务还是独立于滴滴之外的独立公司运作。
架构上不受到重视,在体量上也是“轻于鸿毛”。根据滴滴数据,截止2017年底日均订单2400万,高峰时达到2500万单。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2600-2700万单之间。
这其中来自顺风车业务日均单位200万的订单,只占到滴滴平台总单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用户数上,截至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和用户数分别是74.3亿单/4.5亿,相比之下滴滴顺风车的注册数也仅仅是3000万。
由于顺风车业务是滴滴旗下的一个公司运营,因此滴滴只是提供了一个需求匹配撮合平台,虽说依然可以收取5——15%的平台服务费。但是就当前用户数来讲,很难与快车和专车业务营收相抗衡。
因此,无论是从对车主的掌控能力、盈利能力还是从运力供给、总体服务水平来看来看,顺风车业务都比不上快车、专车和出租车业务。可以说滴滴完全可以借此次事件停掉顺风车业务。
滴滴为什么不直接对顺风车业务一封了之
滴滴2016年收购uber中国以后,经过一系列的并购整合和业务扩张,滴滴的出行业务已经囊括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公交、代驾、试驾、租车,甚至是企业用车。其在中国网约车市场已经是处在绝对垄断地位。
从滴滴的业务布局看,他呀打造的是一个智能出行领域的闭环。由此顺风车业务是滴滴作为共享出行领域一块不可少的“招牌”。
不仅如此,顺风车可以说是培养大众用户出行坐车习惯一个良好方式,这里主要是因为性价比较高。当用户养成习惯后,还会转化成为滴滴的专车和快车的用户。同样,顺风车主也适用这一个模式,说不定今天的顺风车主,明天就生了一个专职的专车司机。
另外一点是,顺风车虽然相对比较鸡肋,但是能满足当前政府降能减排,以及公共交通和滴滴运力不足的短板,加上价格优势,所以顺风车存在依旧有的价值。
最后一点是,滴滴外部压力陡增,因为美团和高德也在涉足出行领域,其中高德地图也推出了顺风车业务,凭借不收取服务费的优势,一时间滴滴也是应对乏力。
总起来说,顺风车对于滴滴规模上弱,但是价值依旧很大。结合当前交通部的文件,加快清退不合格的车辆和人员,确保平台上注册的车辆和人员与实际的车辆、人员一致,并取得相应的资质,确保老百姓的安全。第二就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联合的惩戒名单。还是请滴滴珍惜这个二次改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