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的妈妈带着孩子到德国的图书馆打算让孩子接受书本的知识洗礼。她发现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图书,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并没有放在显眼的位置。她咨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不起眼的地方帮她找到了这些书,并告诉她,现在读这类书的孩子不多了。毕竟现在出版的图书从内容到绘本都更加符合现在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孩子没必要非读以前的这些书。
这位妈妈想让工作人员推荐一下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看的图书,工作人员的态度瞬间和德国老师一样:让孩子自己挑吧,孩子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孩子一般都会愿意读自己挑选的书,即便读了一段时间,发现书没有意思,不继续读就是了。后来这位妈妈听从了工作人员的话,随着孩子自己挑喜欢的书来看。奇怪的是,她发现孩子挑的书都并非对应他这个年龄段看的书籍,全是厚厚的高年级,甚至是成年人看的书。她纳闷了便问孩子:“这书你看得懂吗?”孩子的不假思索回答:“大部分明白吧,有些地方不懂的也没关系啊,只要觉得读这书有意思就行了,哪怕是看看这本书的插图也觉得很有趣。”
在中国,家中的父母抑或是课堂上的老师总是这样跟我们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不能似是而非,每个词汇都要理解透彻。然而在国外,大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喜欢读书时一件简单而自然的事情。
传统的家长经常刷书单排行榜,问老师推荐适合孩子看的经典图书或是什么xx岁必读的书籍。根据别人的推荐买了一大堆书,然后美其名“这是最适合你的好书”让孩子必须读完。到最后煞费苦心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却演变成孩子觉得读书就是一种负担,变成帮父母读书,从而没有阅读的乐趣。
家长要做的就是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孩子自己在图书馆里翻书、看一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然后自己捧着精心挑选的图书回到家,打开书,进入阅读的世界,这个过程本来就是一种享受。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压力下进行的。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孩子反倒自觉地喜欢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