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的三重大脑
1)、本能脑
距今约3.6亿年前,由爬行动物演化的来,
特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
2)、情绪脑
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让体温保持恒定,且进化出了情绪.
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其生存优势.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
3)、理智脑
距今约250万年,在人类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新皮层在7~20万年前成形.
让人类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并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
4)、人类的大脑由三重大脑组成: 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闹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2、理智脑虽然高级,但力量弱小
1)、理智脑弱小的原因:
发展时间相较太短
发育成熟时间最晚
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少
运行速度相对较慢
2)、三重大脑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人类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在本能脑和情绪脑看来,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对事物进行及时享受,对舒适产生强烈欲望,这样才不至于被吃掉,被饿死.
为了生存,原始人还要尽量节省能量,像思考、锻炼这种耗能高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会被本能脑排斥,而不用动脑的娱乐消遣行为则深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欢迎.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他们的天性就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3)、挡在成长前的两座大山
避难趋易: 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 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
4)、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
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
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
明知道要事优先,却成天围绕琐事打转.
5)、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所有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明明知道很多道理,但就是过不好一生.
3、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1)、人出生时,理智脑太过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而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
2)、理智脑发达的人表现:
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保持耐心,坚持做哪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地址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3)、如何让理智脑变强?
理智脑和大脑与肌肉一样,遵循用近废退的原则.
如果我们习惯感情用事,不假思索,那感性思维就会占据主导;
而若是习惯经常思考、市场反思,那理性思维就会占据上风.
4、习惯养成与自制力
1)、自我巩固的习惯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办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之事.
单纯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2)、让理智脑强大
让理智脑强大不意味着要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事实上也抹杀不了,他们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要去深入了解,循循善诱,为己所用.
3)、不搞对抗
让理智脑变强不是为了对抗或取代本能脑和情绪脑,用意志力去对抗本能脑和情绪,最后只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
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是让理智脑驱动本能和情绪.
理智脑不是和本能脑和情绪脑对抗,更不是亲自上阵、包揽一切,而是学习知识,提升认知,运用策略,对两位老员工既尊重、包容又巧妙驱动,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把活干了,最终使大脑这个公司团结和谐,欣欣向荣.
5、后面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如何做,能让理智脑更加强大?
如何做到避免趋利避害,延迟满足,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