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红蚂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组合形式开展“三下乡”活动,其中线下成员于7月6日来到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粤西分院,并参观了参观高州各乡镇的乡村振兴农业振兴文化。在杏花村就地考察杏花村龙眼文化,参观了历史军阀陈济棠故居追寻红色记忆、当地知青园和知青食堂,了解当年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文化。
“红蚂蚁”实践队前往了分界镇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粤西分院学习了解乡村振兴。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粤西分院坐落于茂名市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处于高州市良种繁育场办公大院。立足乡村振兴,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土需求和前沿方向,开展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多学科协作研究和应用实践,促进乡村环境品质、生产生活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乡村品牌价值的整体提升。为更好促进“校-地-企”多方联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粤西分院在茂名市高州分界镇落地,为助力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和茂名荔枝公共品牌打造,华工乡村振兴研究院携手阿里拍卖,将粤西的助农直播孵化基地落户于高州,通过直播大宗拍卖方式,4小时共吸引近281万人观看直播,茂名高州古树荔枝及茂名农特系列产品大宗拍卖量约400万斤,成交金额约2021万元,极大助力广东荔枝的销售。学院定期举办省、市、县(区)各级相关培训、讲座,为各级管理干部、村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企业从业人员提供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乡村工匠、产业技能、社区治理等多领域专题培训。同时,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发展与研究院粤西分院联合分界镇人才驿站,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美容师、电商经营等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红蚂蚁”实践队在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所参观学习。 中国通讯员伍家乐供图
“红蚂蚁”实践队下午前往分界镇杏花村走访,其中,分界镇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主打产业为龙眼产业,是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全国文明镇、中国桂圆加工第一镇、省级龙眼专业镇、首批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分界镇打造的岭南乡村风貌带以圩镇为中心,起于储良母树公园,终于国家荔枝种植资源圃。
杏花村则以村主干道和碧道为主轴建设了长6公里的产业路,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沿线发展龙眼、鳄鱼、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打造了10多处景观景点,民宿、餐饮、电商等新业态逐渐显现,使村民走上了产业致富路。
图为“红蚂蚁”实践队走访杏花村。中国通讯员伍家乐供图
分界镇杏花村还包含有陈济棠故居与知青旅舍旧址等历史景点。“红蚂蚁”实践队先后去杏花村就地考察杏花村龙眼文化,了解当地村民生活状况,参观了历史军阀陈济棠故居,参观了当地知青园和知青食堂,了解当年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文化。
其中,储良龙眼公园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公园,公园的龙眼硕果累累,果海洞天。如今龙眼产业成为杏花村产业最优、产量最高、产业最强、时间最早的产业基地。上世纪40年代,是南天王陈济棠的故居。
据悉,知青园是杏花村的热门景点。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杏花村,对当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高州盘活历史资源,利用旧资源打造了一批文旅结合的产品。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依托该村历史资源打造的“知青食堂”,把“知青食堂”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比如用的食材是村民自种自养的产品。一方面满足了食堂自身的需求,又畅通了地区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红色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下一步,将依托“知青食堂”以及当地民俗,配合党委政府打造知青文化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这间曾带着一代人回忆的特色饭堂,特色食材与特色的装修风格也受到了周边游客和市民的热烈欢迎。装修风格呈现知青年代的特色宣传图片、标语以及老式物件,传递着当年知青下乡的故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旅客奉献了一道丰富的红色文化大餐。以前知青们的苦当下的我们不曾领略。现在农村富裕起来了,在乡村振兴示范点中感受新农村生活的甜。
“红蚂蚁”实践队走访途中积极向村民们宣传防疫知识并派发疫情防控宣传手册和口罩等防疫物资。
图为“红蚂蚁”实践队在给村民送防疫口罩,宣讲防疫知识。中国通讯员伍家乐供图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吾辈青年正享受着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红色江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不忘初心。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不惧风雨,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图为“红蚂蚁”实践队在杏花村合影。 中国通讯员伍家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