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缕缕芳香
推荐理由:母爱是朴实的,是无私的,是伟大的。生活中,母亲总会给予孩子无限的关怀,可孩子却常常忽略了这种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和孝顺母亲。
“给我来一斤母爱。”
假如你听到这样的要求,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也许会怀疑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吧。
可是,这句话,还真有人说过。说这句话的这个人他叫孙宇。这句话是他小时候,陪妈妈去买菜时,看见蔬菜水果都论斤卖,突发奇想说出来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他童年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作了他这部漫画作品的书名。
他现在是国内原创漫画作者,拥有多年视觉设计以及插画创作经验,现任职于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他以文字加漫画的方式,创作了《来一斤母爱》。
这部作品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动漫奖。被多家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争相报道,其中包括《读者》《知音》《扬子晚报》等知名媒体。
其实,十年前,为了缓解内心深处对于妈妈那份无法弥补的愧疚,他就创作了这部漫画。
在这部漫画面世的第十个年头,他又再次提笔将作品润色加工,写成了这本书籍,用来怀念他母亲。
这本书,虽然表达的是作者和他妈妈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也是千万个母亲和孩子的日常缩影。
所以,当我把这本书拿到女儿跟前时,她爱不释手,央求我把它送给她,我心里还多少有点不舍。母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这个世上最珍贵的礼物。
但女儿想要的礼物岂有不给之理?我也真心希望她能看懂这本书,并体会到母爱的珍贵,青春的易逝。
小时候,他调皮捣蛋,让妈妈受了很多累
三岁时,作者有了记忆,他清楚的记得妈妈为了省钱,没舍得让他坐电动玩具汽车时,他因为生气,第一次把妈妈锁在门外,让心急如焚的妈妈哄了很久才开门的事。
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时,他故意把脚伸进车轮中,就为了得到好吃的零食。
他虽然各种调皮捣蛋,声称天不怕地不怕,却也会在妈妈偶尔接他时晚来一会儿时,各种胡思乱想,内疚害怕,以为妈妈不要他了。
后来,他上小学了,原以为学校生活会很精彩,考试成绩会很优秀,谁知道现实却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学校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考试成绩居然还不及格。
每次因为考得不理想,和妈妈闹别扭后,他就躲起来,任凭妈妈怎么喊,都不出来。
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他从来不会主动认错,因为他知道妈妈一定会主动和他和好。
以上内容,读来令人好笑,却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暖和感动。
我们多少人,小时候也是这样,一边调皮捣蛋,固执地挑战着妈妈的底线,实验着妈妈对自己的爱,另一边又会暗自紧张,害怕妈妈真的生气,不再爱自己,那该怎么办?
像这样的事儿,我们的身边时时也有发生:怕孩子眼睛近视,父母不让他们多看电视或者手机的时候;怕孩子伤了脾胃,不让他们喝冷饮、吃雪糕的时候;怕孩子对网络着迷,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长的时候。
然而孩子们呢,却总是撒娇、卖萌、哭闹,以此对爸爸妈妈们的管制表示抗议。父母们无奈又担忧,但也只好小心翼翼地想办法,有时也不得不对可怜巴巴的孩子做出一点妥协。
青春期,他叛逆倔犟,让妈妈受了很多伤
随着眼界的开阔,作者发现妈妈其实没有他印象中的完美。
她在给学生上课时,还会偶尔“乡音难改”,被他挑出毛病。他突然觉得:原来无所不能的妈妈,也不过如此嘛。
他还挑剔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觉得土的掉渣。(但多年以后,再看时又并不觉得难看。)
他偷偷上网,被妈妈发现挨了骂,还暗自抱怨电脑设计不够合理,想要在长大后发明一种不发热的电脑。
高中时,他学了美术,住了校,觉得自由了很多。
每次放假回家后,妈妈总盼着和他说说话,他却常常懒得理她。虽然他心里知道,多一句问候,妈妈就不会那么难受。
妈妈想要让他给自己送一幅画,他画了一半就放弃了,说是“画不好,算了吧。”
他讨厌妈妈给他订的那些规矩,比如:正月里不许理发,平时不要喝太多可乐。
对于妈妈善意的唠叨,他也很不耐烦。比如:数学这么差,怎么上重点?字也写不好,作文分怎么会高?
爱之深则责之切。每一对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
以上这样的对话,也会在很多的家庭不断上演。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叛逆倔犟,孩子们也体会不了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无奈心情。
长大后,他追悔莫及,才发现母爱没有称可以衡量
13岁的时候,他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他突发奇想,拿出一元钱,对妈妈说:“给我来一斤母爱”。
多年后追忆这段往事,他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有多么的幼稚可笑——母爱是那么的珍贵,世间哪里有称可以称出母爱的重量呢?
在妈妈生病之后,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她骗他说只是动个“小手术”,隐瞒了自己患了绝症的真实病情。
后来,妈妈出院了。有一次,他听见隔壁屋里妈妈难受得很呻吟。他给妈妈倒了一杯热水端了过去。
次日清晨,他发现妈妈脸上明显洋溢着感动的神情。直到很久后,他才明白,原来他一顶点的关心就能让妈妈知足。
妈妈因为病情复发,再次住院。还在敷衍即将高考的他,说:没事,快好了。
直到后来,他意识到妈妈可能真的要永远离开自己了,他害怕没有机会向妈妈认错,含泪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终于把心里的歉意统统说了出来。
妈妈却回信说,虽然一起度过了十八年,但她还没有和他在一起待够,好想重新把他再养大一次……
妈妈离去,他把妈妈的一张旧照放到了贴身钱包里,只为了多看一眼妈妈的笑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亲人的离去,除了无能为力,我们还能怎么样呢?或许,早一点看懂妈妈的爱,早一点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对她多一点的尊重和爱护,才不会空留下许多遗憾吧。
我觉得这样一本书,以绘本的形式,用孩子的视角,把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和矛盾,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少了许多文字,但却以更直观的形式,使我们通过作者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女儿因为这样一本书而意识到到母爱的珍贵,体会到我们做父母的苦心。买这样一本书送给她,也算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