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的征战与挣扎

1969年出生于武汉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89年全家移民美国[1]199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97斯坦福商学院MBA1999年6月,陈一舟与杨宁周云帆创立了Chinaren.com,任董事长兼CEO。2000年9月,搜狐宣布收购ChinaRen,陈一舟出任搜狐资深副总裁。2001年初,陈一舟从搜狐辞职,回到美国。2002年,陈一舟回到中国。同年11月,创立了千橡互动,推出了dudu.com。 2004年3月,千橡通过股权置换收购猫扑。2005年12月,千橡收购DoNews。2006年10月23日,千橡收购校内网。2008年10月10日,千橡证实购买了kaixin.com域名,10月15日,千橡互动在kaixin.com上推出了与开心网(kaixin001.com)同名的社交网站。2009年8月4日,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

(有些时候真的不是你聪明、有钱就能够做到的,你没错,但是你最终还是输了)

南方周末记者 谢鹏 采访整理

陈一舟口述摘要:

1,“人肉的力量不可能打败黑洞”

2,“重要的事情,不要让它随机地发生”

3,“投资是企业转型的一个好工作方法”

4,“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运输是巨大创业机遇”

5,“孙正义跟投我们最大的互联网金融项目是对人人转型的最大支持。”

6,“优秀的商业模式比优秀的团队稀缺”

7,“城墙不牢固,在城外建再多营寨迟早也会被烧掉。”

我们公司的团队是否优秀,要看未来结果。 我们如果没有找到优秀的业务,世态炎凉一定会说你不优秀,这就是人间的规律。

在达拉斯渡过了半年平静时光。那段时间陈一舟看了足有一千本书,其中不少是有关创业和投资的内容。而且有了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创业思路,“刚经过了一个泡沫,人都是非常

浮躁。陈一舟后来总结:“栽跟头越早越好,等老了再栽跟头,一切都来不及了。我非常幸运,能在人生的早期失败过,这非常好。”

(这种事绝对的聪明人,有远见,,留意看他们做什么,也有不少机会。但是太聪明就不那么容易沉下心来做事情,所以,最终结果也不太好看)

    中学时代,陈一舟涉猎了大量的课外书,美术书、哲学书、科普类的高分子、生物学、进化论等什么都看。陈一舟说,自己看书很快,现在去美国出差,飞机落下来的时候,一本厚书基本全部看完。更重要的是,这种广泛涉猎知识的习惯也被带到了美国。 

-------------------------------------------------

2015年12月24日,西方节日“平安夜”,雾霾和寒冷笼罩着北京,在位于798艺术区附近的人人公司(NYSE:RENN)办公室,人人董事长陈一舟穿着一件橙色运动装,光着脚,穿着一双拖鞋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陈一舟今年46岁,跟小米创始人雷军同是湖北人,两人在武汉大学做过同班同学。后来陈一舟去美国念斯坦福大学,回国后参与创办了红极一时“ChinaRen校友录”,并把它卖给了搜狐。

后来陈一舟又从美团创始人王兴手上买下校内网,改名人人网,并在2008年拿到日本软银老板孙正义近4亿美元投资,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融资之最。2011年,人人上市,但很快遇到微信和微博的夹击,进入到艰难的转型历程。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的人人已经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目前人人公司大部分员工都在做互联网金融业务,做社交的团队只剩下200人左右。陈一舟告诉南方周末,预计到2016年,人人主要的营收将来自互联网金融。

对于过往,陈一舟的反思和总结是,人人公司在社交网络的战斗,输在网络效应上。 这个网络效应人人网有,但腾讯的网络效应更大。 对于这一残酷现实,陈一舟说他认识的比较晚。

“人肉的力量不可能打败黑洞”

通信领域是有网络效应的,一个公司的竞争壁垒,跟它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我是学物理的,20多年前就知道网络效应,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只意识到了网络效应为人人服务,是我们的优势。后来我才明白,网络效应为我服务,更为腾讯服务。人人用户数最顶峰时,也就腾讯的十分之一,根据网络效应,我们建立起的壁垒,只有腾讯的百分之一。

网络效应是自然规律,没有哪个公司能够超越。比我们实力强的公司都跟微信竞争过,比如阿里的来往、网易的易信以及小米的米聊。 这些很牛的公司做出的很牛的产品,依然没有打败微信。为什么?网络效应。

当然,我们在执行上也有问题。 但是,即使我们执行力提高一百倍,也做不过微信。否则,为什么执行力比我们强,初始用户比我们多的这几家公司,都没打败微信?

现在很多年轻人创业,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如果还做纯互联网业务,多半是找死,你做不过BAT这些巨无霸。所谓“互联网+”,主要是加号后面的业务,这些业务一般离巨无霸远点,公司存活的概率大点。

那么多人败给微信,为什么舆论偏偏质疑我们?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阿里、网易和小米的主业都不是社交,而我们的主业是社交。你的主业被对手打烂了,理应接受批评。对我的批判我从不反驳。批得越狠,对我的鞭策力越大。 没有批评或者故意不去看批评,以为天下太平,只会原地踏步,没有改变的愿望。

一开始我们没有认清规律,觉得社交网络和微信打还有戏,行业里也觉得我们有可能。但我们跟微信过招后,发现网络效应太强,大学生用户一毕业都自动跑到微信上去了。 打不过,我们就决定转型。

“重要的事情,不要让它随机地发生”

我做事有个方法,就是重要的事情,不能让它随机地发生,要让它可控地发生。 出国前我在武汉读高中,当时华中师大每年派大学生到我们学校实习,那年有个女大学生到我们班教英语。 当时我们那个认真啊,特别是男生。 不过不是对英语着迷,而是对英语老师着迷。

上武汉大学不久,我在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直接跑到华师大去敲比我们低一届的,英语系女生宿舍的门。 我老婆就是这么找到的,也算是完成了当时高中全班男生的共同愿望。

所以,当我想清楚要转型后,给自己定的第一原则就是,让转型过程变得可控,要不然会跟很多公司一样,转着转着公司就没了。

遗憾的是,明白这个道理晚了一年多,如果早一点明白过来并转型,公司现在的情况会好一些。可见对于真理还是了解的不够深刻。这个真理就是“人肉的力量不可能打败黑洞”。

这有点就像“星际穿越”的电影里一样,我们以前很多亏损是因为主业、团队和收入被黑洞吸进去了。 穿越出来的人人公司,在社交上留下一个精干的小部队,以一个月一个新版的速度,持续在人人网起家的图片社交上做文章,继续在银河系穿越,剩下的大部队转型做互联网金融了。

“投资是企业转型的一个好工作方法”

三年前我跟雷军聊过一次,因为他是成功的转型案例。 雷军以前是做软件的,软件行业苦不堪言,他出来做了小米。在他决定做小米之前,做了几年天使投资,在做投资过程中,寻找到了智能手机这个巨大风口。

所以,我也先从投资入手,探索和试探转型方向。

投资是一种很好的让你想清楚转型方向的工作方法。一是没想清楚你不敢砸钱,二是投资比自己做这个业务要容易很多。只要你觉得项目方向靠谱、团队优秀、价格合适,就可以砸钱。如果自己跳进去做这个业务,要验证这个业务,需要下很大赌注,资金赌注事小,高管和员工的时间成本事大。

通过投资能看到行业规律,看到了规律,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能坚持下去,没看清规律就盲目跳进去,遇到挫折后放弃的可能性很大。

“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运输是巨大创业机遇”

几乎在人人上市的同时,我们开始对外做一些投资。2011年我就个人投资了SoFi,这个目前美国互联网金融的佼佼者。

到了2012年,全球,特别是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大爆发,我们决定顺势而为,把转型的方向重点锁定在互联网金融上,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

之所以坚定相信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基于两个原因。 一来金融是个巨大的行业,美国和中国, 金融都是占GDP头两三名的行业,里面的大公司很多,市值很高。二来金融是数据业务,数据的流转和处理,是金融的本质。 同时,互联网是一个新的获客渠道,金融产品上搞对了就能够大幅度,低价格的获取金融客户。 市场体量大,被颠覆的维度多,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

最近国内P2P市场出现很多问题,我觉得没必要墙倒众人推。大浪淘沙会让风控好的,规律大的,活下来的公司发展的更好。

我们投资的第二个主旋律,是互联网运输,两年前开始启动。当时Uber很火,我意识到一个现象,交通行业在PC时代几乎没有任何颠覆,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下子就被颠覆了, 当时主要是在出租车行业。 我们从中想到了卡车运输,也是先从美国干起,主动找到了一个美籍俄罗斯人做的公司,叫Trucker Path。

当时这家公司已经有几万个卡车司机用户在上面,我们是第一个找上门的投资人,创始人很奇怪,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会发现他们。我说我在美国当学生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要帮我大舅开卡车,我了解美国卡车司机的生活状态,于是他就接受了人人公司的天使投资。 现在这个公司已经有50万卡车司机,而整个美国卡车司机也就200万左右,是美国这方面的老大。

我们在中国也投资了互联网运输项目,比如罗计物流,定位是卡车物流的滴滴。 在香港我们投了GoGoVan,火的不得了,成了香港本地的一大互联网品牌。 我们还投资了二手车交易平台车易拍。 别看这家公司不声不响,二手车网络交易量是中国第一的。 这些业务都是天生的网络,有网络效应的业务竞争壁垒高,最后成了老大以后容易守得住。

在非投资的转型上面,我在2009年左右就想到过做手机,主要想学黑莓,把社交网络做到手机上去,当时还找了个手机设计公司来尝试,孙正义也很支持,但最后我放弃了,因为觉得我们缺乏做手机的相关经验储备。

2006年人人也找到了一个曾经很优秀的业务,即社交网络。 我们的执行也还可以,通过并购王兴的校内,我们一下确立了领导地位。 但这个领域有网络效应,当PC变成手机,社交变成通讯,网络效应太强,我们就做不过腾讯了。

互联网金融网络效应没那么强。巨头做互联网金融的思路,是从用户子入口布局开始。 这是他们的优势,只要他们提供一些普适性的金融产品,比如余额宝,获客成本几乎为零。 他们在理财等普适性互联网金融产品上,很容易形成规模。 但在学生贷款等特种金融服务领域,不能纯线上做,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很高。 而我们聚焦在需要做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种金融领域,苦哈哈的,规模也不是最大,传统金融机构和BAT都不愿意碰。 在这种市场里创业,做长期的打算,建立品牌,建立壁垒,慢慢做,符合金融公司崛起的客观规律。

“孙正义跟投我们最大的互联网金融项目是对人人转型的最大支持。”

四年前中国互联网金融还停留在P2P阶段。当时我们觉得国内P2P市场风险太大,干脆直接去国外找投资项目。我们在国外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叫SoFi,是斯坦福大学校友做的给学生贷款的项目,见面五分钟我就决定投了,后来领投了一轮,然后每轮跟投。 SoFi最近刚完成了10亿美元的融资,软银领投,我们继续跟投。 好的公司,要持续大量持有。

三年前我告诉孙正义,我们投资了SoFi,他当时其他项目分心了,没有跟投。三年后,孙正义终于想明白了。我想,这是孙正义用实际行动支持人人公司的转型。

目前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了20多家公司,占到我们对外总投资数量的一半,投资额更是占到我们对外总投资额的七成。 我们的投资里面,大部分都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金融和交通市场。

后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比如做理财的金斧子,以及做投资社区的雪球。雪球我看了好久,最后终于忍不住下手了。之前,我们在国外就投资过一家类雪球的公司,叫Motif。

做社区需要时间。我相信,如果雪球耐得住寂寞,过几年会有非常大的成功。我以前做社区,从ChinaRen到猫扑,再到人人,都没有赚钱,我总结是这些社区用户的ARPU(单个用户的平均价值)不够高,用户群又做不了太大,只能通过游戏和广告变现。

但做金融社区,单个用户价值太高了。我们在每家被投公司基本都占股20%左右,大部分是在A轮和B轮进入。 国外被投公司看好我们这些年跟黑洞打仗的经验和教训。 在国外创业,比在中国容易多了。我把很多中国互联网的打法介绍给被投公司,他们用起来很有效。

现在我是劳模了,每周和我们的一些国外被投公司CEO开电话会议,一起琢磨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获客办法。有时候我开玩笑说,他们用了我们的汉阳造之后,杀敌无数,我辅导过的每家公司获客成本都降低了两三倍。

“优秀的商业模式比优秀的团队稀缺”

我经常读巴菲特,得到的结论是,优秀的团队稀缺,但优秀的业务更稀缺。

我们投资的大部分互联网金融项目,都是团队里既有互联网背景的高管,又有传统金融出身的高管,如果没有这种组合,我们会给被投公司配置相应的合伙人和高管。

我们其实很想在国内投资有互联网和传统金融组合的团队,特别想投那些从传统金融行业出来创业的老同志,没有互联网背景没关系,我们可以给他配置相关人才。但可能国内情况和国外不同,到今天也没有碰到。

倒是很多做互联网的小年轻跟我说要做互联网金融,但我觉得他们的风险控制意识很淡。有一次一个斯坦福的校友跟我说,他在做互联网金融创业,过几个季度就能赚钱,于是我要来财报一看,发现他们对坏账的计提率很低,低估了业务的风险,风险一旦被低估,很多动作就走形了。

所以我们主要是投敬畏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团队。当然,对风险的过于谨慎,也让我们错过了一些好项目,比如宜信,很早就听说,但没有投。

优秀业务是极其稀缺的。BAT这些巨头从第一天就开始干的,都是具有某种强度的网络效应的绝佳的优质业务。优秀业务一般来说防御性、扩展性都很强。 遇到并干成这样的业务,往往需要靠经验的积累,更需要靠运气。

做手机对雷军来说就是优秀的人遇到了优质的业务。 雷军有软件背景,是中国最适合做手机的互联网人。我说一句互联网老同志们可能不太爱听的话,如果让他们跟雷军在一个起跑线做手机,他们多半做不过雷军。 雷军苦哈哈做了十几年的软件,和微软的盗版软件掐,苦大仇深,很多人没有这种强烈的愿力。

我们公司的团队是否优秀,要看未来结果。 我们如果没有找到优秀的业务,世态炎凉一定会说你不优秀,这就是人间的规律。

“城墙不牢固,在城外建再多营寨迟早也会被烧掉。”

转型的过程很痛苦,挨了很多骂,有股东骂,有前员工骂,我都能理解。我也是投资人,我买的股票股价如果亏了一直不起来,肯定也不高兴。

虽然痛苦,但收获很大。当一个人思想上不痛苦,大脑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这个人就不会有大进步。

我跟雷军说,做金山的时候你肯定很痛苦,要不然不会出来,后来搞了小米。 雷军从金山出来后,就没那么痛苦了。进步都是痛苦给逼出来的。

痛苦的过程会让人清醒。比如,如果你的主业核心不够强,相当于你的城墙不够厚重,你在城外建再多的营寨也没用,城墙被破之前,城外的营寨早就被敌人烧掉了。我们当时觉得,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到至少一座我们能长期坚守的城楼,不能同时搞一大堆业务,那是找死。

所以我们在转型的同时,出售了一些业务,比如56视频和糯米网。放到搜狐和百度手里,这些都是很好的业务,但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和精力去烧这两块业务,而是应该集中火力做大做强一个优质业务,就是互联网金融。

转型过程中我找雷军深聊过好几次,他建议我把手上的10亿美元都投出去,如果能翻个几倍,就成功了一半。 这个建议跟我想的一样。 目前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投资领域的布局基本结束,就等着收获了。 我现在就希望老天爷对我们好点,让我们多一些回报。

从一年前开始,人人对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从投资阶段进入自营阶段,我们做了自己的学生贷款“人人分期”。

从学生贷开始做,是因为这个用户群我们比较熟悉,人人也有很大影响力的用户群。 后来我们又拓展到车贷和租房贷领域。 以美国金融行业为例,我觉得有六大互联网金融垂直门类:学生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个人信用贷款、商业地产、投资管理和特种金融等。这些门类,有的自营,有的投资。 如果是投资,我们会看大量项目,投资那家最独特的公司。比如我们在美国投资了Motif,跟它模式类似的公司有不少,但只有它有专利优势。 这些赛道上我们都提前布局,投的都是行业的翘楚。

我们只求在这六大领域能投出一两个全球巨头就够了。 我们在国内的自营金融业务方面可能永远超不过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我们的用户规模不如他们,没法做普适性的金融产品,那我们就做特种金融服务公司。 根据美国的经验,做到领导的地位,也是不小的生意,虽然做起来苦点。苦就是乐,从长期来说。

未来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会独立分拆并上市。 目前我们正在跟国内一些大的金融机构谈资本上的合作。 我是个互联网老兵,老同志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吃过的亏多,和一般小年青比,风险意识强一些, 做金融业务这是必须的。

我现在的心态是慢慢做,不急。 起来别太快,要不然下去也可能快。 慢一点,这样也许更容易守住。 这次转型让我们花费了时间和钱,这是几亿美元和几年时间的教训。 但这个教训太值钱了,长期牢记在心,必将受益无穷,所以希望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Read more

陈一舟 2010-12-02 12:33:01

    今天在“创业邦”年会上,就“TMT领域的创业机会”,我讲了三个TMT大环境,三个创业容易死的方向,及四个创业较有可能成功的方向。

三个大环境:

1.互联网还在涨,但增长曲线的二阶导数由正变负。这个点以后应该做的事情和这个点之前做的事,是不一样的。投资人及创业帮要多研究历史,看这个阶段该干什么事;

2.钱很多。大量的钱找好项目,会导致一些问题,这在下面讲到;

3.互联网第一代创业者们大多数都还在辛勤的工作着,不想退休,不想做工作以外的事。

    和国外不一样,企业家创业成功后相当一部分会隐退,去享受生活,去做慈善。eBay的两个创始人,很早就退了去全职搞慈善了;比尔·盖茨在事业的顶峰全身而退搞慈善;Google的两个创始人,天气只要好点就溜出去冲浪去了。

    中国的企业家危机感强,改革开放以后好日子过了三十多年,还不习惯,以为是幻觉,怕失去,所以连张朝阳这么潇洒的同学休息了几年,怕落后,要重塑搜狐,又杀回来搞微博了,这就是国情差别。国外把互联网的大部分创新都交给年青人干了,在中国是第一代互联网的老同志比如说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接着干。他们不是最早,但多半会干的最“好”。IDG合伙人李建光刚才和我说,“王兴是个非常优秀的互联网年青干部”,但管理几座互联网大山的老同志们都还在奋斗,他如果生在1970会更好。

在这个大环境下,有三个特别容易失败的方向:

1.时髦的东西。 比如说,四年前的视频、现在的团购。是好东西,但做的的人多了就不甜了。主要原因是大环境2,钱很多,加上大环境1和3,老同志们因为缺增长随时会杀进这个市场;

2.投资人,特别是天使投资人,在公开场合说很好的东西。第一,说过以后,有可能成了时髦的东西;第二,真正的好的idea都不是投资人想出来的,是企业家。等投资人看明白了,重要的头几场战斗已经结束,轻舟已过万重山;

3.无线互联网上的东西。无线互联网是有机会,但第一它是属于运营商的。剩下的部分还是互联网的几个巨头的老同志来分。搞个作坊,几个人合伙做iphone应用,赚钱很容易,做较大规模公司不容易。

    那到底有什么事可以做?我觉得,以下四类事情成功率可能比上面几种事成功率高100倍。

四个创业较有可能成功的方向

1.苦哈哈的事情。京东就苦哈哈的,一个MP3,苦哈哈的送到楼上,也赚不了几个钱。足够苦,互联网的老同志们看不上,但有可能成功。你如果看到创业公司的CEO很潇洒,那他生活还不够苦,他做的事情如果值得做,马上会成红海;

2.离钱远。离钱远的事做得人少,不容易成为时髦;

3.“重”资产的公司。光凭好的创意现在是不够了。公司的资产必须足够“重”。视频公司里两个即将上市的公司里,是该行业的融资王。 优酷花了很多钱建CDN,土豆买了很多服务器。商业上竞争的时候,这些“重”资产也是一个武器。同时,重资产公司不容易起来,本身就是个门槛;

4.把IT和互联网仅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的公司。 过去几个十年的IT和互联网的革命,得益最大的行业不是Cisco,不是Dell,甚至不是Google,Facebook,而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所要处理的大量数据,有了IT和互联网以后生产力大幅提高。 这个行业的总市值在金融风暴之前占全球总上市公司市值的30%以上,估计以后还得回来。这样的类似机会是大机会,大市场,懂的人不多,即使有再多竞争对手也没大关系。

    根据失败方向2,在说上述四点的时候,我非常惋惜的意识到,因为我在公开场合说过,这几类事情的回报率估计要下调3倍。

    综上所述,创业帮们还是有机会的,只是门槛比以前高了不少,需要创业团队有非常理性的思维,近乎神奇的团队组合,以及超强的执行能力。 否则,不容易成功,也不应该成功。

    年青的创业帮们,永远记住,当你跑的很欢的时候,第一代互联网的老同志们那炯炯有神,永远不知疲惫的大眼睛,正在盯着你呢。

    知道这点,你们会跑的更快,是好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