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着,可是每天的悔恨却与日俱增
生活是美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从惨不忍睹的生活说起。自毕业后工作了七八年,七八年了居然什么都没有,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存款甚至没有找到爱的那个人。那时候觉得十分潇洒,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那么多身外物干什么?好吧,继续浑浑噩噩的过着生活,拿着不错的工资,天天不是吃就是k歌,最后竟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那时候总想着生活是个骗子,很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那里有花香有鸟语,更多的是与世无争,做自己喜欢的事,吃自己亲手种的菜。于是乎,毅然辞去了那份薪水不菲的工作,回到了镇上。
回到后才发现,超市是没有的,逛一圈商店,里面的商品全是灰尘,根本就不想再逛第二次。吃的东西更是少的很,再也没有菜市场该有的各种各样的鱼虾蟹,没有更多的鸡鸭鹅,牛羊驴,每天把菜市场逛完都只有零零丁丁的非洲鲫鱼和吃一次怕一次的猪肉。除了这两个还有别人家的鸡鸭鹅,就是农家自养,不拿出来卖的。
生活没有了诗,更加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工资是以前的一半,还要经常拖欠,人生一下子感觉跌倒了低谷
本想着混过了服务期就回城里,可是服务期这个在乡镇体制内该有的制度是件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它不仅把你死死的圈在了这里,还让你与外面的世界相隔开。真有一种身在山中不知山险的无奈
话说,趁着年轻熬一熬吧。逝月如斯乎,日子很快就会熬过去的。当慢慢习惯了这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昔日同窗的喜事不断的传来,结婚的,买车的,买楼的,做老板的,出国的……一下子把平凡的现实打破。别人香烟美女,豪车洋房,而自己还住在单位宿舍,连上个厕所也要到外面的公共厕所的生活,眼泪就这样不听劝告刷的一下全流下来,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弄成了这个样?
整整苦闷了一个多月,朋友圈上每次看到别人的结婚照就泪流满面,每次看到别人晒着娃,晒着房子,晒着旅游景点,心就觉得特别痛,要是当初没有所谓的“陶渊明梦”,要是当初自己没有离开省城,要是当初还在那福利齐全而且工资还不赖的单位里继续工作下去,那现在的自己不能求什么都有,但肯定的是不会是现在的一无所有
只能用一句话概括现在的自己,青春都喂了狗。痛完又痛,想了很多,把自己当年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查找了原因,并且制定了以后的计划
当年离开省城的工作回来乡镇的体制的原因
1,毕业出来工作了一两年,竟然厌倦了那时的生活。省城的工作比较辛苦,总是感叹,生活那么美好,干嘛把自己折磨成狗,还老是把那句“够吃了就好”放在嘴边
2,那时候的工作少不了暗中较竞,于是无意中会收到很多的不公平竞争,总觉得太苦闷了,就想着离开
3,总是用陶渊明的生活来理想化现实,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那时候幼稚到没有钱没所谓,做自己喜欢的事,喝白开水都是幸福的
4,怕辛苦,总认为乡镇的体制单位,没有什么工作要做,每天喝喝茶叹叹报纸的生活指日可待。当时才20多岁的自己居然喜欢上这种想不劳而获的生活
5,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一团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自己想要过怎么样的人生。总是幻想不用干活就能有饭吃差不多就行的日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生老病死,没有想过为家人负上该负的责任,履行该有的义务。一心只想着自己高不高兴,开不开心的
把所有的一切,把以前的想法总结了一下,人真的不能懒,不能将就,更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想着年纪轻轻就想过那些奋斗了一辈子才有的生活。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不要把总想着人生苦短,先把乐享。人生虽苦短,若然先把乐享了,以后的日子都是受苦的。
想了很多,看了很多别人的故事,得出一个书本里的结论:何以解忧,唯有致富。
是的,当生活富足了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更加多的乐趣。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目前唯一的目标就是先把自己变富,在变富的过程同时兼顾一下梦想。
那么目标是什么呢,做不到马云叔叔的一个亿,就先一个十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