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看”

文/颓然书生

有人说人生要经过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童年时期,天真烂漫,随心所欲,于田野泥土、玩具虫豸之中都可得无穷乐趣,常常莫名开怀大笑,为成人所不理解,到少年时,敢作敢为、没有顾忌、崇拜英雄、向往四方,以为世界广大,等待我一展身手,虽然童心渐渐远去,但是心性依旧单纯,会有很多不合适宜的想法,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这都是“看山是山”。

继续往前大约在十八九岁年纪,世事渐入眼,世俗渐入心,这会要没有精神的引导,或者智慧的洗礼,那人,脆弱的人,或许很容易便被世俗环境淹没,因为环境太厉害了,机关算计、人心险恶、功名利禄、时代潮流,约定俗成,成规定矩,流言蜚语,富贵荣华、房车美女、酒肉征逐……在这滔滔浊世,滚滚红尘中,想保持一颗本心,真是太难了。这会就是看山不是山,你所作为,或为名,或为利,或为父母期望,或为一比高低,渐渐的也没有了单纯的人际交往,处处都是所谓人脉,交心的朋友几无,人们发现交心的朋友多是在少年时代交下的。

然而继续走下去,经过风雨人生、悲欢离合,看过繁华喧闹、体味了世态炎凉,大约在四十左右年纪,你会发现人生最可贵的却是适意,是按照自己的心去活,只有发自内心的才会给你莫大的快乐,余者皆不足道,于是你又回去了,抛却俗务去活出自己,这就是看山还是山。所以有陶渊明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有张翰宦海十年,却念起家乡鲈鱼莼菜。

当然也有许多人找不到来路,忘记了“初心”,迷失在熙熙攘攘之中,那就悲催了,一生几乎碌碌匆匆却不知自己在哪。

却也有人一生与世俗格格不入,做事唯求己心,他们是一生未被世俗浸染,始终保持“看山是山”的心态,他们常常混得不好,到处碰壁,然而他们的一生也许潦倒,但必定充满趣味生机勃勃:如苏轼,如蒲松龄,如曹雪芹。此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金庸先生刻画了一位“老顽童”周伯通,是有其寄托的。所以说,有谁说你像个孩子,不要失望,这并非贬义。

我们未必有此 天才,但时常独处深思,也能够看清许多事情的无谓,进而做点真正有意义有意思的事吧。当然,要想独处,要想静心,必须稍微远离热闹,远离群体,即便有点不合群也是值得的,比起被世俗淹没,保持自己的心当然更重要。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高速发展的时代,“看山是山”尤其重要,因为“只有看清了自己,你才能看清世界”,古希腊圣山上“认识你自己!”的神谕,依然深刻,或者说更加深刻了。

略微喜欢,给点个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文群英荟第14期形式:斗诗主题:十年体裁:现代诗诗魁:本期诗作数目:21篇日期:2017/5/6~2017/5/...
    有兔茕茕阅读 481评论 11 9
  • 开始跑步start running
    Jodie887阅读 124评论 0 0
  • 放心村的情话(组章) 开在放心村的巴茅草 1 是无数只巨形的毛笔,以天空为画板,随徐徐的清风,你涂鸦着自己的心事,...
    重庆风铃阅读 600评论 0 2
  • 在经历了过去我对西藏太过炙热的眷恋与骑行之后,我的眼睛和心都回到它们最初的位置。我所看到的、经历过的,也都回归到了...
    g小胖阅读 2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