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我混了不少的区块链内容平台,从币乎到支点到优享等等。
每个平台的诉求都不一样,但目前来说,都不是太好。
我们一直在说,希望能吸引圈外的人加入,不仅仅做区块链,还要做别的内容,再加上通证玩法,用户自然而然就来了。
让用户投票选出好内容,创作者和点赞者都能拿钱,双赢,我们一定可以打败古典互联网平台。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区块链内容平台发展得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
也许,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
01
互联网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流量先于内容。
我打个比方,今日头条。
2014年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头条不行,内容很低俗,上面都是婆婆媳妇,小三掐架,老公外遇,美女色图。
很LOW!
这话没有错,事实上,今天你去看头条,也是一样的LOW,只不过比例小一点罢了。
再比如,快手。
大家都知道快手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走到今天,依然是短视频之王。
当初的快手,都是各种恶心人的猎奇视频,什么吞蟒蛇,自残,稀奇古怪。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还有YY直播,基本上就是小姑娘在蹦蹦跳跳,唱的歌也不好听,有些长得也不好看。有些甚至连歌也不唱,话也不说,点进去看不出有什么意思。
但是,它们很火。
简单说,就是看的人多。
当然,现在也还是这样,只不过内容慢慢的开始高端起来,快手设了大笔的奖金给做传播知识的自媒体,头条,百家也在扶持传播文化,有内涵,有知识的写作者。
所以,内容和流量的关系可能不是咱们想的那样,有好内容吸引流量,可能是反过来的,有了流量,慢慢的出了好内容。
02
Facebook也开了直播平台,小扎怕内容不够好,所以直播权首先给了机构和明星。
但是一直不火。
你知道第一个火爆的内容是什么呢?
是两个穿白大褂的男生,把一个西瓜放在桌子中间,一根一根的给这个西瓜扎皮筋,看西瓜什么时候会爆炸。
这个直播一直放了45分钟,不干别的,就扎皮筋,等西瓜爆炸,吸引了多少人呢?
80万人同时在线,如果按照中国人数来放大,相当于300万人同时在线。
为什么这个视频这么火?
看西瓜爆炸有什么意思?
无独有偶,有一个中国的直播平台,出了个现象级事件。
一个做电竞直播的小姑娘,在直播间睡着了。
她说,太累了,要睡一会儿。
她跟助理说:一会儿我要是流口水或者打呼噜,你就叫我。
然后,她就睡着了,睡了20多分钟。
你猜猜这20分钟,看直播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直线上升,飙到30多万人。
30多万人围观小姑娘睡觉,什么都没有,就是正常睡一觉,为什么吸引那么多人?
再说一下新加坡,新加坡报业集团——新加坡人还是很喜欢报纸的——旗下有主打的《海峡时报》,这是招牌,但是其实看的人不多,大家都在看什么呢?
看《联合晚报》。
《晚报》里都是一些小道消息,奇闻逸事,明星八卦:比如,男主人趁妻子不在跟小保姆偷情,中国劳工偷渡被打鞭子之类的。
为什么这些低俗的东西会占满屏幕呢?
是因为互联网平台筛选机制不好吗?
但人性不就是这样吗?
喜欢八卦,喜欢起哄,喜欢猎奇。
整天高大上,累不累呀。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中说:一个产品不能让用户思考,因为思考本身就是拒绝。
她举了一个例子:在boombox的产品推介会上,产品调研员让消费者讨论:黄色和黑色哪个更好。
大部分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黄色,结果每个人都拿走了黑色的音响。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让用户自然生长,不要去教育用户。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公司里,在社会上扮演着无数的角色,下属,上司,员工,老板,父母,子女,但,当我们回家,卸下一切防御的时候,我们只想选择让自己舒服,放松的产品。
所以,我们可能更喜欢窝在沙发上刷抖音,而不是去听讲座;我们可能更愿意在朋友圈晒一晒最近读的书,而不是真的去读一本。
03
有人会反驳说,我说的都是互联网的打法,什么流量为王,什么注意力经济。
但,这并不是互联网的专利,古已有之。原来人们要去赶集,去菜市场人多的地方吆喝。
互联网时代,还是去人多的地方吆喝,只不过人都去网上,去头条,抖音里了。
区块链似乎不应该脱离这种原始的商业逻辑。
如今的内容平台就像土地,热闹繁华的地方价格就贵。
区块链平台仿佛就是在撒钱聚人气,只看钱撒尽的时候,人够不够多。
区块链平台的出发点有点像知乎。
一开始,都是一个小圈子,然后慢慢向下扩展。
这是由区块链平台的特性决定的:
第一,门槛高,钱包,交易所就得让人头疼了;
第二,同质化,因为圈子够小,写文的人哪个平台都差不多,内容大同小异,价值观也十分相似;
第三,自嗨,币圈人会写的不多,大部分人写文纯属自嗨,包括我,只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并没有产品意识。
区块链内容平台想做成杀手级应用,必须要向下扩展,甚至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在区块链内容平台上写文,除了赚钱,最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归属感。
写文和看文的都是同伴,互相扶持,却使得圈外人很难融入。
比如,大部分写文的都是007er,是金马定投圈或者相关的人,或者是曾经在steemit写文的那一批。
于是,很多人文章写线下分享会,这些文章只属于小圈的人,圈里的人看得热泪盈眶,圈外的人一头雾水。
如果要做泛内容平台,去区块链化反而是一条路。
比如火牛,把区块链的文化极度弱化,很多吸引来的主播都完全不懂区块链,只知道分红赚钱。
并非说,区块链内容平台一定要低俗化,但,若是按照一个集体人格来打造产品,这个产品必然反人性,受众有限。
例如,如今的平台把注意力放在币圈的写手和大V上,教人学区块链知识,将平台打上币圈人的标签。
但学习是反人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得花很大的自制力才能让自己留在平台上。
如果平台给的钱不足以让我把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看进去,我可能就走了。
所以,我们会去币乎,去支点写文点赞是为了赚钱,等我们想休息一下的时候,我们会打开头条或者刷刷抖音。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有用或有意义的东西,平台也许只是缺一个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