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一个老好人吗?你对老好人这个称呼满意吗?
老好人就是无原则的讨好周围人,不说是有求必应也是很少会拒绝别人。他们拥有着讨好型的人格。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因为不懂拒绝和选择,为了别人无关紧要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他们也常常感觉苦恼,却多次又陷入那个莫名其妙的漩涡。
他们的这种一味敷衍着别人的行为,不仅让自己的行动没有了边界,也让自己的存在也少了价值。
静下心来分析,其实讨好型人格并不讨好,因为,如果你的人设是这样子,到处去讨好所有的人,只要你有一次不讨好对方,你之前所营造出来的什么一团和气啦,和谐的人际关系啦,都会化为乌有。因为别人已经把你的好讲话、好相处、一切的好,都视为理所当然。一旦被这样的你给拒绝了,比起被一般的人拒绝,会更令人不爽。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跟另外两所大学联手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叫做“做好人真的会垫底吗?”调查结果显示,好人得到的薪水比难搞的人要低。在工作场合当中,难搞的女生比好搞的女生多赚5%,难搞的男性比好搞的男性多赚18%。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有时候的确跟原生家庭有关系。爸妈在表达对小孩的爱意的时候,有些爸妈会用很坚定的语气说,“不管你表现的怎么样,爸妈都一样爱你。”在这种气氛当中长大的小孩,会知道自己跟世界拥有一份稳定的关系,不会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什么不同,而失去这份爱。
可是有一些爸妈在跟孩子传达爱意的时候,就会附加一些条件。我们常常听到有些父母会说,“你一定要好好用功读书,这样妈妈才会高兴哦。”“你要乖乖的,爸爸才会喜欢你哦。”这种爱就是附加条件的爱,小孩子听久了就会有压力,也许这些父母内心并不是真的这样想,他们心里的爱或许跟其他的父母亲一样多。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小孩觉得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很不稳定,只要自己表现的不好,不讨人喜欢,一切都会崩塌。
心理学家Braiker在《讨好是种病》这本书里给出了练习,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小练习。
一、不要急着责怪自己,要先观察自己怎么讨好别人
在每一次故意做了讨好别人的行为之后,记下来自己为什么会答应对方?这么做是为了要讨好谁?如果不这样做,是担心会惹到谁吗?这个步骤有助于我们认清每个人的面目,而不是很模糊而抽象地去讨好每一个人。
二、当别人请我们帮忙的时候,不要立刻答应对方,把回复的时间延长。
比如说,“我三天后再回答你”,给自己时间去考虑,真的要这样做吗?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跟心力真的值得吗?这个步骤,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不要反射性地对别人的请求都说好。
三、这个步骤听起来比较严重,就是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你,你还会有什么优点吗?
想一下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而不是靠着别人喜欢你,逗别人高兴,来建立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身边有讨好型人格的老好人,你也可以请TA用这三个步骤来练习看看。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老好人一旦觉醒了,TA以后就不会随便答应你那些乱七八糟的拜托喽!
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明白自己内心的苛求,真正的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