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
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
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
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
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
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若
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
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
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
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
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
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
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
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说法既空,阿谁修道?
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
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
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
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
是名达道。
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
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
有取舍违顺。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一切处无心,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
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
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
炭等事,现见生死相。
若见法界性,即涅盘性。无忆相分别,即是法
界性。
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
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即说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
而近愚。亦不抱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
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安心法门终
...达摩大师《安心法门》终
[ 注解 ]
1.《安心法门》为《少室六门》中的第四门,
《宗镜录》和《正法眼藏》收有此文。本文依
据《大正藏》第四十八册之文本校勘。
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悟解之后,心能够自主,
不被色境所转;迷的时候则相反,心不能自主,
被色境所系缚。解,觉悟。识,心。摄,摄持。
3.现量:指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思惟、
筹度推求等概念作用,仅以直觉去量知色等外
境诸法之自相。如眼见色,耳闻声等是。广义
之现量,分为真现量、似现量两种,真现量系
指不受幻相、错觉等影响,尚未加入概念等分
别作用之直接经验;似现量则指由于幻相、错
觉所致,或已加入概念分别作用之认识。狭义
之现量多指真现量而言。
4.并是:都是。
5.从,同“纵”,任由。
6.跳踉颠蹶,跳跃颠仆。踉,音 liáng 阳平,
蹶 jǘe 阳平。
7.亡己:无我,空掉了我执。
8.逢物直达:面对事物,能当下通达其实相。
直达,当下现量通达,不借助分别思维。
9.任:听任,顺从。
10.嫌:厌恶。
11.勤措:勤劳努力地去施行。
12.出度:同前面的“过量”,均指超越于二
边,非分别思维所能思量,测度。
13.不与凡圣同躔:意思是不落凡圣二边。躔,
音 chán 阳平,足迹,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