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自己做旅行计划的人,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一旦确定了为之心驰神往的目的地,这个世界都可以为其腾出一片天地:
“如何办理签证?”不是问题;
“如何请假?”不是问题;
“如何买到最合适的航班?”不是问题;
“如何定制好行程和住宿?”不是问题……并且,一旦以上不是问题的问题都解决好了,就只需要静待出发日的到来了。
我不由得思考起来,这样的做事能力,用在工作中处理重要的项目或难题,岂不是非常厉害;但貌似很多人只有在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才会调动起这样的能力。
世界是由挑战构成的
“世界不是由领域构成的,世界是由挑战构成的。”这是罗振宇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来自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
完成自己的一个旅行计划,就是生活中的一项挑战。只是我们通常应对起这样“玩”的挑战时,格外有战斗力。
如果我们把这样做事的心法用于处理工作中的难题,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以终为始的画面感
史蒂芬柯维在那本著名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二个习惯就是“以终为始”,即解决一个问题之前,一定要分析清楚问题解决之后的终局是什么样子的,基于这样的终局形态,规划自己当下的行动方案,等这些具体的行动方案按照一定流程逐步完成之后,那个我们分析出来的“终局”就应该能够出现。
这就是所谓的“终局思维”。这种思维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从制定计划到逐步行动的全部流程中,让我们能始终看到这个“终局”,始终可以检验当前行动与“终局”之间的关系,作为是否要调整行动的依据,以至于逐步逼近这个“终局”。
这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人们在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的时候,这个“终局”的画面感是否足够的明晰。就如同制定目标一样:“考上一所好大学”和“”2021年考取北京一所211大学的重点工科专业“,这两个目标带来的画面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有了”北京“,”2021“,”211大学“,”工科专业”这样的字眼,就能够足够调动我们绘制自己未来徜徉在北京的著名高校学习工学的那种体验感来。
拆解与构建出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的工作(Work)
一篇发表在沙丘研究所的文章,拆解出了不同层级的工作:
最底一级叫劳动(Labor)。扫地、搬砖、工厂做工,这种单调重复的体力活都是劳动。
最上一层叫行动(Action)。环保、登月、创业,这种每天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活动缴行动,我们并不知道能不能干成。
中间一层,才是工作(Work)。工作的特点就是,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那个结果,而工作只不过就是把它干出来。
下图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了其间的差别:劳动(Labor)无始无终,行动(Action)有始无终,只有工作(Work)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于是,能将一个具有清晰画面感的终局,拆解为一系列拥有清晰的起点和重点的工作(Work),我们离实现终局,仅剩下一项项地完成这些工作(Work)了。
行动起来,解决挑战!
将一项项挑战,作为终局而给自己清晰的画面感,接下来是将其清晰拆解为各种Work。于是我们只需要依照一定顺序,依次完成这些Work,就能够看到离终局的画面逐步逼近,直至最终实现。
终局画面 + Work拆解,就构建除了一幅清晰的目标地图。这样的地图,可以用来应对各种挑战,不论是生活中的,还是工作中的。
所以,构建好自己的目标地图,行动起来,去解决你身边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