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似坚持的更文看似能随便一点素材就侃侃而谈的流畅言语好像做到了就算词穷也能七拼八凑的完成一份文章,日积月累的积攒也让字数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量。
可为什么有了数量还是没看到质的变化呢,其实和思维禁锢有很大关系。每天习惯从同一角度去思考去倾诉自然没有多大进步就看不到质的变化了。主要还是太局限于个人感受很难达到广大群体的共鸣,格局打不开范围太狭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的反响和质的飞跃。
都说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总是舍得牺牲小我成就大家舍身忘我有大格局风范但这种品质要是真做成事了就是榜样不成事的就成了傻子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以前总敬仰什么伟大的人格魅力思想主义占领心中高地后来发现在现实面前就是一地鸡毛微风一吹就散的到处飘压根站不住脚。
现在真是越来越喜欢实质性的了,就连关心温暖爱意都不想通过三言两语来获得也越来越喜欢能和人面对面的交流看一个人鲜活的状态而不是隔着屏幕去猜测对方的一切。有时候见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越喜欢看海,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要见面而是选择性的。
其实所谓的有了量变才有质变无非就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过程吧,当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时候自然就有了质变也有了使命。也不会只在乎个人感受而是一个群体的发声和维护,说到底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在没有产生质变的情况下只能继续保持原状➕创新以待时机突破自我才能迎来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