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Carol Dweck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小朋友们做了一组简单的数学题后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对他们的评价是“你很聪明”,而另一组则赞赏他们付出的努力,诸如“你仔细思考了这些题目,并且认真回答了这些问题“。第二次则给他们稍微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题目的时候,这两组孩子都答错了,但两组孩子表现出来状态则截然不同。第一组小朋友更多地反馈“这种题目我根本做不出来”,而第二组小朋友则表现得很兴奋,更多地会说:“看来我要更加努力才能做出来。”
更有意思的是当这些小朋友又再次拿到简单的数学题的时候,第一组小朋友竟然表现得更糟糕了,对比组的第二组小朋友则轻松应答。
Carol把第一组小朋友称之为“Fixed Mindset固定思维组“,而把第二组的孩子称为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组。
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认为人之所以成功,全都仰赖天赋和能力,而这些都是天生的。在这类人眼里,为什么要努力?努力不会有回报。为什么要挑战和承担风险?这些都会直接暴露你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固定思维的人害怕失败,也不愿意去冒风险去学习。
而孩子么的固定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呢?上面的实验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警示。大脑神经链接是在后天的环境刺激下不断变化的,那些被强化的链接会越来越强壮,️后天没有被强化对链接则慢慢会消失。而我们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也在家长和老师们的评价中不断地修正,最后形成相应的思维。
怎样给孩子反馈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成长性思维呢?
用“我能看到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代替“你真聪明/你真棒!”
用“我们需要想想别的方法来做这件事情”代替“可能你就是不擅长这事”或者“你天生不是这块料”。
用“你的努力让你的英语越来越棒了。你应该挑战一下更高难度的课程,再学一些你还不懂的东西。”代替“你天生就是学英语的料,你真的很擅长这个”。
希望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来不断促进孩子的学习力,并帮助他们产生更多大脑的链接,成为勇于接受挑战、并且持续学习的人,在职场上和生活中也能积极思考和行动,不畏惧困难和挫折,成功过度到成熟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