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的角色有记者、议论的人们、农民。
这个故事主要的冲突是大家议论农民做法选择的对错,所以可以先从群众的角度去分析整个故事。
1.群众的角度分析:
事情冲突:一个农民在发洪水时只救了妻子没救儿子。
行为:大家争论农民的对错,有的说的先救妻子对,有的说应该先救儿子。
故事结果:农民先救妻子的原因是当时离妻子最近,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这个角度主要分析的就是大家议论这个事,到最后却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好,从主要的角度看完了,我们也可以再从其他角度去看一下。(自己提炼时不强调一定要提炼多个)
2.记者的角度分析:
事情冲突:听到村民议论农民洪水救妻没救儿子的事感到疑惑
行为:于是去农民家找到农民了解事情的情况。
结果:从农民那了解到了真正的原因。
记者的角度分析就是记者实地了解得到真相的事情去提炼。
3.农民的角度分析:
事情冲突:发洪水时情况紧急。
行为:妻子就在跟前,本能反应先救妻子上岸。
结果:回去救儿子时已经被冲走了。
(记者的反思:如果这个农民稍有迟疑,可能一个都救不了)
这个角度分析是农民的做法其实已经挽回损失的事。
看到分析后可以自己先思考下,这个几个角度的主题。
下面是教练团提供的参考解析:
1.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别人是在做抉择,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他当时其实是没得选择。
比如我们有时候听说一些高管抉择后辞掉年薪百万的工作回到乡下种菜,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他在企业里无法待下去了,或者身体出问题了不得不休息。
2. 面对某些突如其来的意外,马上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花费时间在那纠结做选择也许损失更小。
举例:发生地震时,第一时间要赶紧躲起来或者跑比花费时间在纠结要不要跑会有更大生存可能。
3.很多时候,当我们做了某些事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果能让他人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也许我们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了。
小米手机前几年经常买不到货,被消费者骂“饥饿营销”,而真实的情况是那时候他们还不是大厂,产能是跟不上的。如果他们能更好的让消费者了解,我们可能就更理解了。
再比如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爱情故事,某个女孩坚决的说要和对方分手,说嫌对方穷,而被别人骂爱慕虚荣和金钱,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她得了癌症,不想拖累这个男孩。
4. 当我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最好不要轻易的妄自评价,否则很容易看不到事实。
举例:乐视老总贾跃亭在美国造车,被传携款跑了,但可能我们都没有知道事实的真相。
自己提炼的主题:
农民角度:当遇到窘境时,需要立刻做出决定,不能优柔寡断,否则可能连最后的机会都错失了。
例子:就像发生火灾、地震一样,不能犹豫拿钱还是逃命,应该果断选择逃命,否则可能人才两空。
记者角度:只有实事求是去考察事情,才可能探寻事情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
例子:就像婆媳产生的矛盾一样,如果老公只听说一方的言辞而不去真的了解情况,那么家里可能闹得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