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爱你”,背后是否总是蕴含着纯粹的善意?在东亚文化中,爱常常伴随着责任、牺牲,甚至是无形的压力。你是否曾怀疑过,父母或亲密关系中的“爱”是否真的是无私的?或者,为什么那些听似温情的话语有时会让你感到窒息?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爱”在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性,揭示为何那些看似无私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控制和牺牲的需求。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你将看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交汇处,“爱”如何变成了一个让人困惑的议题。
无论你是否有心理学背景,这篇文章都将带你重新审视你身边的关系,理解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最终帮助你找寻一种更健康、更真诚的爱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是一篇关于家庭和文化的思考,更是对人性深处那些微妙而复杂情感的探究。
终于明白了,在听到“我爱你”的同时却感受不到真正的爱的原因——那就是,最亲近的人对我是否怀有敌意。
从小,我对“我爱你”或者“我这样做都是为你”这些话抱有怀疑,因为我怎么能确信,说这些话的人所爱的真的是我,而不是通过我,作为一个客体,来满足那个人对他自己感情投射的需要?更糟糕的是,一旦我接受了这种“爱”,对方往往会通过他们所谓的“好”来操控我,让我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这并不是爱,而是一种隐蔽的攻击。
后来我发现自己并非个例。东亚文化中的家庭教育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说一个我自己的真实例子:
小时候,我的父亲常说:“如果你想做xxx,我就是砸锅卖铁,我去卖血也要支持你。”
即使他并不缺钱,他也喜欢用这种夸张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支持。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种话就相当于是你爹站在你面前给你磕头,求你不要再逼他去支持你了。但是他又不能直接说出来“他不想支持你”这种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xue淋淋的信誓旦旦的话语来让你主动放弃你想做的事情。而一旦你放弃了,他才会夸你是个“懂事的好女儿”。
然而,作为小孩学到的内容就是:如果我爱别人或者想被爱,那么我就应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求,让另一个人快乐,哪怕我需要牺牲自己。
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模式,往往被孩子带入成年后的其他社会关系中。
比如,老公挣了钱要上交给老婆管,儿子挣钱了要给妈妈以示孝顺,朋友间则为彼此赴汤蹈火,甚至不惜违法犯罪。这种“爱”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还是为了弥补心中那份深藏的愧疚感?
当我意识到,我不断努力去让别人开心、满足他人需求时,特别是我对别人的满足是建立在我牺牲自己的意愿时,我已经在接受他们的攻击,这暗示着对方对我怀有敌意。(是很不愿意接受的真相,很让人心痛的体验)
说到上面我爸的例子,如果我爸对我没有敌意,那么我是怎么觉得我欠他的? 我为什么要为他的开心而负责? 如果他对我没有敌意,凭什么我觉得我是他人生中的拖累,我的存在就让他的人生辛苦到要砸锅卖铁,我的存在就要让他走投无路去卖xue? 如果我想做好女儿,就要把我有的全部贡献掉,把我想要的全部牺牲掉。 作为孩子的我来讲,我肯定是愿意相信只要我做得好,只要我能够满足他,那我爸就是爱我的。因为我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我爸这么恨我?他怎么能恨我呢?我可是他的女儿啊。
但这并不是爱。
他对我的攻击和愤怒与我无关,而是来源于他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事实。
让我把这个例子再扩展一些。如果一个丈夫觉得他欠妻子的,一个女儿认为她欠母亲的,一个学生认为他欠班级荣誉的,那么这种“欠债感”就会成为他们行为的动力。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带着全世界都欠他的这种委屈感,这种他从小和父母关系里面通过不断牺牲自己来成全父母所带来的委屈感,他再去经营其他的任何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他都会去想向另一个人索要更多。
这或许可以解释当今中国社会中感情和关系的现状。
大部分人都想找一个有钱,长得好,学历好,家境好的人过好日子;找一个不错的工作,拿一份体面的薪水。但为什么找不到?找到了也觉得不够幸福,从而被迫向上社交,看更多更好的条件,又不断受挫,因为总想要更多。这个重点就是我带着早年对“我欠我爸,所以世界都欠我”的那种委屈感,我找了一个男人或者是工作,我就想在那个男人或者工作身上索要更多条件。因为如果没有条件,我怎么能够保证我索要的你能给我,又怎么能保证你在向我索要的时候我能够给你,从而我不觉得我欠你的,从而获得我是一个好丈夫,我是一个好妈妈,我是一个好老师,我是一个好儿子,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好员工,我是一个好….的身份认同。
然而,这种挫败感并不是工作或关系里的那个人带来的,而是源于早年你为了满足父母而牺牲自我而来的。当你努力去让他人开心时,那种委屈感就是他们强加给你的,他们强加给你了一种“债务”。一个认为自己“欠债”的人,觉得自己的命都属于别人,那么他哪里有精力思考自我这件事,这辈子到底在为自己奋斗什么?到底为自己争取到了什么?
真正推动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应该是“为自己”,但在东亚文化背景下,这种动力常常被误解为自私。我们既不想被批判成“自私的人”,又想符合这个社会的公序良俗下的“好人”,但同时我们还想为自己真正做点什么,这种矛盾心态让我们疲惫不堪。
“我这样做是为你好。”“我这样只是不想伤害你。”“大家都这样做。”“我这是恨铁不成钢。”“我爱你,你为什么不懂?”……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成了“隐形斗篷”,一些人披着这些“隐形斗篷”一边做着真正利己的事,一边又不想承担道德的责任,这些躲在斗篷下的人怎么不是真正自私和虚伪的呢?
相比之下,我说过从我的狗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最纯粹、无条件的爱。因为我的狗从不会因为它在玩玩具或吃零食忽略了我而感到愧疚。
它玩得那么开心,吃得那么投入,还把玩具给我让我和它一起玩,它毫无保留的让我看到了它的快乐和兴趣所在,Sigma就是一条狗,它就想做一条纯粹的狗,它对这件事乐此不疲。
所以,“我爱你”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愿意把我的自我、快乐与激情、善良与温柔、痛苦和纠结、自恋与孤独,全部诚实地展现给你。你可以选择参与,也可以选择旁观,但我依然是我,一个与任何人包括你在内的都没关系的独立于他人的真实自我,而此刻却选择站在你面前。
这是我能想到的“我爱你”的最高境界。
我真心希望,读完以上这些文字的你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碰撞下,这份隐晦而厚重的爱,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与共鸣。
S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