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暂时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当然,很多人把这个叫做“情商”,我个人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这个概念。
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 !
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绝大多数“废物”的特点是一模一样的:但凡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显摆”,有可能被别人鄙视,就马上不做了 —— 进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维持所谓的“形象”(面子)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 而一旦有什么可显摆的东西,他们就会一生只关注那一个东西 —— 非常“专注”。于是,进步对他们来说天然不可能。
看一个人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 绝对是一切失败者的墓志铭。甚至,都可以干脆改成:“也许我不适合来到这个世界吧?”(有的时候,刻薄一点会让自己异常清醒……)
对于石器时代的人来说,石油就是一种黑色的液体,他们永远也想不到它将是支撑世界的重要资源
可是,后悔来不及 —— 时间在惩罚愚蠢的时候,只能毫不留情。
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
失望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得到如期的回馈。没有得到回馈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另一种是反思自己的预期是否合理,如果存在偏差就及时修正。
虽然没有调查统计,但是我认为前者远远多于后者。即便通过日常的观察,也能对此大致有一个判断。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时刻:
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但是即便你早知道了,你就会行动吗?现在你知道了,你有开始践行吗?既然没有行动,那么知道的早晚又有什么差别呢?
财富分配的本质,就是拥有认知优势和圈层优势的人向没有这两者的人收取智商税,俗称: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