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确定位置 常规课展示。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简述教学思路:利用前置学习-课中检测-小组活动-思维题四个练习环节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数对的知识,体会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在前置学习出示学生在确定同一个人的位置时,会产生不同的描述,引发数学上对信息的表达准确性的需求,因此要建立统一的规则确定位置。在老师引领学生明确行、列的意义后,通过课中检测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依据挑人回答的结果,可以调整教学侧重点。接着学生认识更简洁的表达方法--数对,并用数对表达自己和小组成员的位置,最后用一道思维题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教室座位图为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数学思想,但部分学生无法完全接收数对的抽象过程,在理解研究数学的方法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小组活动时无法得到正确的生成,对后续的练习也是毫无思路。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的新知环节,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
即使这节课设计了不少的学习任务,还是形成老师教,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体验感不深,学生对学习内容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依赖于教师一字一句地讲授,没有知识自然而然行成的过程,这也就是黄教授说的属于浅层面上的学习状态,没有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然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加入学生的一个错误生成,就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对错误答案产生思辨,这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而我在教学中一直偏向正确答案。这样的课堂呈现表面上看是学生都答对了,其实是真正需要教学的环节没有呈现,只是借助好学生的答案推进上课流程。
最后在麻吉星的使用上,投票和挑人都应该落到实处,用出成效,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课堂教学需要巧用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力,才能不断促进学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