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通国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洛伦兹
陈仲甡无疑是陈鑫家族最自豪最骄傲的,百年方能出一人的人物。陈森在自己家族谱中批到,“我高曾祖父皆文兼拳最优”,是陈仲甡在家族后代心目中地位最好的见证。只因为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朝末年,陈仲甡作了一件在族人眼里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件事发生在1853年的夏天。
陈仲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还是从一篇陈仲甡的传记说起吧!
一、一篇陈仲甡传记
《陈仲甡传(中州先哲传)》中陈仲甡的1853:
“咸丰三年五月,粤寇林凤祥、李开方率众十万由巩渡河,踞温东河干柳林中,势张甚。陈仲甡倡乡人逐寇,与弟季甡、陈耕耘、从子陈淼、长子陈垚并徒数百,乡勇万余人助之。二十一日迎战,陈仲甡陷阵杀敌指挥数人,寇败又追杀数百人。明日寇大肆焚杀,所过皆墟,纵骁骑来薄,陈仲甡督众搏战,皆一当百,寇披易,死者相属,斩其一酋,寇又败去。寇连战不得志,悉自柳林出众约十万。陈仲甡命季甡率众伏沟右,陈耕耘率众伏沟左,自率众抵挡。一悍贼身长六尺,腰数围,殊死战。陈仲甡奇其貌,诱入沟,伏发,陈仲甡以枪斫其颈,贼匿马腹,搏之下,复飞身据鞍,陈仲甡一枪中贼喉,取其元,乃寇中骁将,破武昌时曾挟铜炮跃登城,号“大头王”杨辅清也。哗然四溃,比李堂阶率乡兵来助,寇已窜入柳林间。”【1】
在《陈仲甡传》中陈仲甡经历的是一场大型战役。
战役双方:被称作“粤寇”是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部,有十万之众,从巩县渡过黄河,扎营在温县东河滩柳树林中。陈仲甡部是由陈季甡、陈耕耘和他的两个儿子陈淼、陈垚率领徒弟数百人,及乡勇万余人。
战役第一阶段:阴历5月21日,陈仲甡主动迎战,冲锋陷阵杀敌指挥数人,太平军在败逃时又追杀数百人。
战役第二阶段:阴历5月22日,太平军报复行动,派出一只劲旅,放火焚烧,所过之处都成废墟。陈仲甡指挥众人抵抗,皆以一当百,太平军士兵死者相属,杀掉一个首领,太平军大败而去。
战役第三阶段:一场大战开始了!屡战屡败的太平军倾巢出动,十万军队从驻扎的柳树林出发进攻陈家沟。陈仲甡表现出一个军事家应有的才干,命令陈季甡率一部分人马埋伏沟右,陈耕耘率一部分人马埋伏沟左,自己率一部分人马正面抵挡。
战役亮点出现了,一太平军将领身长六尺,腰数围,作战英勇。陈仲甡暗自称奇,诱敌深入大沟中,埋伏两边的伏兵出击。陈仲甡以枪刺其颈,太平军将领藏身马腹侧,被搏之马下,迅速飞身上马,陈仲甡一枪刺中要害,乡勇一拥而上取其首级。后来得知此人是太平军一员猛将,在攻打武昌时一人挟两铜炮飞跃登城,外号“大头王”杨辅清。
战役全面结束:李堂阶(原文这样写,名字不同人写法有出入,按原作写法。作者注)率领乡兵来救援,太平军逃回柳林。
多么像古代军事小说描写的战争场景和英雄形象,换成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的名字,没有人会怀疑。只是1853年的太平军有冷兵器,也有不少的火炮和火枪。在清政府正规军遇太平军屡战屡败,甚至一触即溃的情形下,有此等人才出现,形如鹤立鸡群。同一年,在蓑衣渡重创太平军的江忠源,在太平军撤离长沙后即提升为道员,3月又任命为湖北按察使。升迁速度之快,也只有战争时才会如此。此时的曾国潘,这个剿灭太平军的大清重臣,刚刚在阴历1月份就任湖南团练大臣。
陈仲甡真有指挥大战的军事才能?可是为什么他没有得到此时正是求贤若渴的清政府重用呢?
《陈仲甡传(中州先哲传)》来源于《中州文献辑志》。
二、《中州文献辑志》是怎样的文献?
1914年9月,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批准北洋政府国务院设立清史馆纂修清史的呈请,聘任赵尔巽为馆长。赵尔巽十分注重文献的征集工作,他函告全国各省:“列传志表,诸道并进,惟思编纂之事业,首以征访为先”要求各地设立文献征辑编纂处。
博学多才,酷爱古籍的李时灿被赵尔巽聘请为名誉协修,同时委任其为中州文献总编辑,负责征辑和整理中州文献。1915年中州文献征集处,嵩阳别署成立,总处设在北京骡马市大街,另在河南洛阳及各县设立分点。征集处在《国权报》上刊登征辑启事,发布征辑范围:凡所采辑以备清史取材,故时代以有清一代为限,地域以河南一省为限,凡史例所有,名在海内,皆所必采;谱牒家传,碑状表志也在采辑之列;名臣循吏,史馆有传者,轶事遗文皆应甄录;凡著述有以自见于世,不论说经之编、诗文各集、骄体散文、记事之录,或说部杂俎、方书评注,皆应征求。也就是说,凡与中州有关的文献均在征集之列。
李时灿等人对整理征集而来的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所有文献整理、装订成册,按经、史、子、集分类,编次成目,共编印《中州文献征辑处现存书目》3期,著录文献1597部。内容、版本比较好的本子,则刊印行世,著名的有《征续编》三十八卷、《中州先哲传》三十七卷、《中州诗征》三十卷、《周斋古文辞抄》十二卷、《河南人物小乐府》十二卷、《中州人物名籍录》等,当年就出版了《中州文献辑志》。《中州文献辑志》中的文章由贡献的人所写,李时灿组织编辑,所以能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整理出浩瀚的文献资料。
陈仲甡事迹的文章《陈仲甡传》列入《中州先哲传》“义行”篇中,原文作者是陈鑫,他为自己的父亲作的传记。
《中州文献辑志》收录时,只把文章结尾一句“仲甡事亲孝,教子严,与朋友信交有信,然循循儒雅,从未与人角。”改作“陈仲甡事亲纯孝,教子严,与朋友信然,风雅宜人,蔼然可亲,有名士古风”,删掉“陈仲甡,字仿随,武庠生。传其学者曰陈同、曰陈复元、曰陈丰聚、曰李景延、曰任长春,然皆不及仲甡。”一句。主要事迹仍然采用了陈鑫的说法,全文未动。
世人引用陈仲甡的故事时常常写上李时灿的名字,误以为时李时灿所作,这是误解!他在自己的文中提到过这件事,“民国四年,敏修先生征中州文献,得温邑《陈氏家乘》,采先大人事迹,列中州文献辑《义行传》”。敏修,是李时灿的字。那年,李时灿征集中州文献时,陈鑫送去了他写的《陈氏家乘》,最后只采用了其中人物事迹写作最详细的这一篇。
人们的想象中,为自己的父亲作传,最有发言权,其实不然。作传人常常按照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写自己最亲近的人或是自己。杨澄甫在著作《自序》中写作的历史事实十分混乱。陈鑫在1853年时四岁,自然不清楚当时发生的事情,他的文章所记有传闻,也有资料的来源。
最早写陈仲甡纪念文章《陈英义公传》收录在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是陈仲甡1871年去世时一个相交二十多年的老友为其写的悼文,此时距1853年那场事件18年。
“咸丰三年五月,粤匪渡河,率众十万,意欲踏平河朔。合郡惶惶,莫必其命,温尤临河,恐惧更甚。邑令张公,亲诣其家,敦请御敌。先生念切桑梓,义不容辞,遂披坚执锐,倡义勤王,率生徒数百人,直入敌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其骁将徽号“大头王”,又杀其伪司马、伪指挥数十人。贼为大却,遂潜师围怀城,然锐气已挫,及诸大帅兵至,遂望风而逃。”【2】
既是悼文,文章中不免虚夸之词。文章篇首写了一件离奇之事,陈仲甡三岁时失足落入井中,井水深丈余,可是小陈仲甡衣服都不曾沾湿,有一只白虎背负了他。
陈仲甡还是个军事家,小时候厌恶读书,于是弃文从武,学习“万人敌”,韬略技艺,无不精通。一个农民,研究上军事谋略了,似乎是为他能指挥这场战役作铺垫。
文中,1853年的陈仲甡是领众徒弟冲入敌营的英雄,不仅杀掉“大头王”,还杀其伪司马、伪指挥数十人。是篇也是最早说“粤匪率众十万”的文字。但比起陈鑫所述要含蓄许多,这只能称作是一场战斗。
三、众说纷纭
此后,关于陈仲甡的文字,越写演义越多,逐渐成了传奇。
民国元年,为陈鑫著作写序的岳运昌写的《陈英义先生传》收录在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文章是陈仲甡悼文的改写,只有击败太平军一节有所不同。
“咸丰三年五月,长发林氏大头王率二十万众巢柳林中,杀人防火,为害民间,甚至奸幼女,比顽童,暴虐不可胜言。先生倡议削乱,与贼战黄河滩数日,取巨寇杨氏首级,又杀指挥数十人,余匪不可胜数,贼打败。潜师围覃怀不胜,从山后遁。”
文中,1853年的陈仲甡在黄河滩击败太平军,杀掉匪贼杨氏。太平军偷偷溜走围困怀庆府(沁阳),久战不胜,从山后逃遁。是篇说太平军有“二十万众”,对太平军的将领写法十分混乱,“长发林氏大头王”长发是民间对太平军的称号“长毛”的蔑视的称呼,把陈仲甡杀掉的“大头王”也列入高级将领之列,不知是作者思维混乱或是故意拔高“大头王”来衬托陈仲甡的功绩。
1921年李时灿为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书稿作序时,这样写道:
咸丰癸丑,有草寇数十万自巩渡河,巢温南河干柳林众,李文清率民团御之,未遇贼而败走。陈英义先生与弟陈季甡与贼对垒交锋,英义先生单枪匹马直入万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单手出枪取酋首,如探囊取物。其弟陈季甡亦杀伪指挥数人。贼由是夺气,随移怀庆,由山西遁。
同年任廷瑚作序时,写道,
咸丰癸丑五月,有巨匪率众十万渡河犯温,陈英义以太极拳先杀寇王,又杀指挥数十人,大战黄河滩三日,皆大获全胜。嗣后,又平张落行、李占标长枪会匪,未尝败北,此皆太极拳之有功于世者也。
击败太平军终于与太极拳联系起来了,一个“太极英雄”的伟岸形象在经历了人们的笔头的运转之后塑造成熟了。他成了人们原意相信的,我们最终见到的功夫神话。
1931年冬至1932年春,跟随唐豪在老家考察过的陈子明写这件事是比及这些没有实地考察者写起来有所不同了。
“咸丰三年,洪杨军延及豫省,林凤祥、李开芳、李文元(应为吉文远,作者注)等率众由巩县占得舟渡黄河,直犯温境,所过残杀。公率族众抗之。……(大头王)时为先锋,公与战于村中老君堂左,以铁枪挑于马下,村人趁机取其首级,洪杨军皆惊溃。比及李棠阶部援师来助,洪杨军窜至柳树林。”【3】
第一次写出,战斗发生在“村中老君堂左”,是陈仲甡率族众所为。
众说纷纭。
好奇了!那场真实的战争,那场英雄出世的真实战斗,又当如何呢?
四、那场染指河南的战火
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城后,分别派出两股部队北伐和西征,林凤祥、李开芳两人率领2万太平军北伐。
北伐军渡过长江在浦口登陆,踏上了北伐的征途。在安徽相继占领滁州和临淮关。阴历5月进入河南,攻克归德(今河南商丘),准备在刘家口渡过黄河,却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清军为了阻止北伐军渡河,把渡口附近的船只搜罗一空。北伐军只好沿着黄河南岸向西前进,寻找合适地点渡河。当时参加北伐军者络绎不绝,兵力很快增加到4万之众。
阴历五月二十一到达汜水,找到了数十条船,开始抢渡黄河。二十六日,北伐军大部渡过黄河,尚有一部分滞留南岸,追击的清军已经逼近,于是放弃渡河,向安徽方向转移。过河太平军,攻下温县,围攻怀庆,这些事情都被一个清军守城官员记录下来。
《粤匪犯怀实录》是太平军围攻怀庆时负责督守西城的河内县(今沁阳县)候选教谕田桂林的守城日记。咸丰三年从阴历五月二十二日到七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撤围,除六月初八初九两天外,每天发生的事情作了详细记载。内容涉及怀庆的布防、军实的丰缺、民情的涨落、城内的疫情、相关的天气等,怀庆战役的情况无所不包。他记录客观,对清方官僚不掩盖其丑事,对太平军也不遮盖其善事。【4】
渡河后的作战兵力
从史料看渡过黄河的太平军士兵不足4万人,一过黄河就是温县城。《钦定平定粤匪方略》记载,围攻怀庆城的太平军最多时2万人左右,与渡过黄河人数相差无几。当地人听不懂南方人口音对“南蛮子”并不友好,在陈家沟遇到对抗就是例证。他们在温县没有充足的时间征兵到10万人,后来的《陈仲甡传记》中称陈仲甡与太平军十万或二十万之众作战,皆是道听途说。
太平军与清军对峙情形
《粤匪犯怀实录》揭开了太平军与清军在怀庆对峙的战役情形。在怀庆地区,围攻太平军的清军人数不少,并在怀庆城形成合围之势,但他们对太平军畏惧异常,常常是围而不攻或者佯装攻击虚张声势。怀庆城外的清军扎营“距城十多里,远则三十里”,打仗在远距离用枪炮乱轰,一见太平军旗动,一闻太平军炮响则赶快逃跑。在太平军围攻怀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清军真正攻击太平军的战事实属罕见,更不用提动辄斩杀千百太平军的事情了。以清军的作战姿态,后来《陈仲甡传》中所说李棠阶领兵来救援陈仲甡可能是不实之词,田桂林在文中也只字未提。
太平军逃跑或主动撤离
太平军攻怀庆城采用了已用就灵擅长使用的地道和地雷攻城法,但是被守城清军用煤窑犯人任瑞成识破了,但太平军仍然盲目相信战术的威力,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成功,迟迟下不了撤军北上的决心。直到阴历7月23日,他们才认识到这种方法攻城无望,然而战争形势已经不容他们改用新战术攻城,改变了预定的行军路线,转而向西进入山西再北上。25日太平军射书入城,明告清军“三两日即走”,开始有计划撤离。关于陈仲甡陈家沟一战影响到太平军围攻怀庆之说,都是毫无根据的信口雌黄。
五、英雄的真相
太平军过黄河之后,占领温县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太平军北上是孤军深入,他们是一只离玄之箭,目的并不在攻城略地,而是进攻北京,直接打击清政府的首都。但是他们没有支援,也没有后勤供应,沿途考掠夺来保证物质供应,所以他们每过一地,总是要攻打富裕的城市,不是为了占领,而是得到更多的物资补给。攻占温县,围怀庆(今河南沁阳)都是为了这个军事目的。
太平军北上与清兵对抗中,清军骑兵对太平军的步兵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太平军的一个士兵金有回忆道:“见官兵步队,不甚害怕,唯怕马队冲扑。”为了应对清军骑兵,北伐军也开始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组建骑兵必须大量的马匹,所以,征集马匹成为了北伐太平军的一个重要任务。北伐太平军进入河南以后,每到一个地方,太平军派出大量士兵四处搜掠马匹,就是要扩建骑兵。“到汴后,强占村庄民房,并在城外游弋,有骑马者,有骑驴者,其马驴皆抢自民间……贼遂分遣匪徒,于平皋、陈家沟、赵堡镇等村抢掠牲畜。”
陈仲甡的故事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陈仲甡和族众遇到的太平军人马,就是到陈家沟抢掠牲畜的小股太平军。
《粤匪犯怀实录》关于陈仲甡和陈季甡的事迹记录在日记五月二十九日。
“贼首‘大头王’窜入温县陈家沟,此贼甚勇有力,两腋能挟两尊大炮飞身上城,到处破城全仗此贼为首。幸陈家沟有陈仲辛、季辛昆仲者,矛杆称为绝技,用大杆将‘大头王’就马上宁下,将头割下。贼人大怒,领大队打赵堡街,放火焚烧,延及河内、宝丰一带村庄,并无救护,幸陈仲辛等逃脱。”
事件:陈家沟陈仲辛、季辛兄弟,擅长使用矛杆,用大杆将‘大头王’就马上宁下,将头割下。陈仲辛是陈仲甡的误写。按照陈家沟的习武技能,陈仲甡使用的有可能是大杆,也可能是长枪。
报复:贼人大怒,领大队人马(显然最初是人单力薄)报复赵堡街,放火焚烧,延及河内、宝丰一带村庄,没有人救护。
结果:陈仲辛等幸运逃脱。
田桂林的日记是距离事件最近的记述,它是这段历史最可贵的记录。
那时的英雄陈仲甡经历了什么?
我们结合太平军在陈家沟一带的村庄派出多股士兵四处搜掠马匹,扩建骑兵的行动,及陈子明调查所写,重新建构一下这个历史事件:
外号“大头王”的小头目带领几个太平军士兵,到陈家沟强行拉农民的马、骡子、驴等牲畜。“大头”生性粗鲁,行为野蛮,引起了陈家沟人的强烈不满,以致发生肢体对抗。太平军打死打伤村民数人,抢走牲畜。行至村中老君堂左,陈仲甡带领一帮族人截住他们的去路。双方发生混战,陈仲甡用铁枪把“大头”挑于马下,怒不可遏的村民砍下他的首级。其他太平军士兵四散逃走。
太平军士兵报告后,太平军派出大队人马过来报复,陈仲甡等肇事人逃跑。怒气冲冲的太平军放火烧了陈家沟一带的村庄。没有人来救护。
会有人来救援吗?后人不都是写“李棠阶部援师来助”吗?田桂林没有写。从他所写的清军官员的表现看,可能真不会有人来。
陈仲甡等人袭击小股抢掠牲畜的太平军士兵,在清军不敢直接对抗,平民百姓不敢反抗之时,陈仲甡等无疑是个例外,陈家沟在河南是个例外,他是一个敢于站出来保护村民,对抗不平的英雄。
这件例外的事件像是煽动几下翅膀的蝴蝶,二十年,几十年,百余年后演变成惊人的旋风。
注释
【1】【2】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6
【3】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M】.中国武术学会出版,民国二十一年(1932)
【4】吴海平.《粤匪犯怀实录》的历史价值初探【J】.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一期历史增刊
参考文献:
田桂林《粤匪犯怀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