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有禅意,人生有回响
宋代文豪欧阳修曾有诗句:“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精神养分里对花木总有割舍不掉的情感与信仰,花木是寓情于景的开始,也是情之所钟的归一……花木有哲思,花木有物语,正真的境界在于人与花木达成的某种情感链接与共识,如果说这种情感链接与共识是如何达成的用一句唐诗即可以形象地表达出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古人总能在幽微中捕捉生命与情感的真知灼见,所以花木在某种层度上就成了这种生命里真知灼见最鲜明的展现。花木世界里自在的禅意,万仞的境界都在人的观与游当中酣畅淋漓地体现出来。而这种观的禅意,游的境界在韩敬山老师的新作《花木有禅意》中展现得尤为精彩,阅读起来不但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更像是在花木的禅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回响……
书中把花木的自然属性做了明晰的分类,从粮食篇、林木篇、香料篇、药用篇、花类篇、佛陀篇和比喻篇这七个篇章,把花木从物质属性、情感属性和精神信仰属性进行了层层深入地抒写与展现,既体现了花木世界的丰富多彩,更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精神信仰的厚重与深邃。每一个篇章中的每一种花木都值得读者细细的……
全书中抒写的花木从芭蕉到伊兰,七十三种花木释放着不同的魅力与馨香,在书页中反复流淌。每翻开一页都是人与花木灵魂与灵魂的自然触碰与对话,就像作者韩敬山老师在书中叙述和表达的那样,每种花木的特质和哲思都反辅着阅读它的灵魂,比如:石榴——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榕树:缘谢缘生,又到“鹧鸪声里端阳近”;药王树:愿大地河山,尽成琉璃光世界;菩提树:放下那名利,方能笑眼看是非;梨树:带着行思岁月的道途,人生方能清一明二……
花木里流淌着的不仅是人生情感与心之所向,更像是人一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与信仰的归一,这些情感、境界与信仰都融入了花木带给人的观感中,并在人的生命与精神世界里熠熠生辉。在《花木有禅意》的光辉中,我们不但能看见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也能探究和反辅自己的内心和提升自己的灵魂、信仰与成长……
正如书中引经据典里的故事所述的那样:“当夜,万宁下起了雨,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穿过千年岁月形象地来到了我的耳边。此时的我,表象听的是雨声,本质听的是心声,那点点滴滴的心绪,最终变成了“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愁,或浓或淡;思,或深或浅,那就权以芭蕉叶的对话作为结尾吧:——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芭蕉只是花木的一个种类,在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里花木与季节还有人情有着不可分割的溯源,如二十四节气里所描绘的那样,小满——雨打芭蕉,梅黄杏肥;这不但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跨越几千年后我们传承下来的与花木、自然和谐共生的自在与境界……
《花木有禅意》里不但有着自然的物语,也有人生的况味,这是阅读的乐趣也是精神和信仰的趣味,花木自由寓意,入书更能顿悟;《花木有禅意》一书融合了观花木本生、科普还有寓意,并深藏了阅读的质感,正如朱熹《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花木如天光云影般与人共情徘徊,禅意正如源头的活水般沐浴身心与灵魂……人生的回响因花木的禅意变得不同凡响,熠熠生辉!
此文于2024年2月22日刊发于 百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