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快餐化的时代,饮食越简单越受欢迎,交通越快捷越受欢迎,甚至连文化也开始变得越单一越受欢迎了。
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地铁上、公交车上大都是低头族,默默地盯着手机,要么打着游戏,要么看着刺激炫目的电影,要么在阅读抓人眼球的新闻标题。不只是工作时间,甚至休息时间在家里也难得有心态泡上一壶茶,安静地阅读完一本书籍了。
此情此景,文化类脱口秀节目反而像是一股清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讲人文、讲历史、讲外面的世界,新颖的观点、幽默的语风、贴近时代热点的选题、再加上演绎者活灵活现的表达方式,着实把我身边的不少朋友给迷住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对文化类脱口秀节目很感兴趣的,跟随着主持人娓娓道来的思路,畅游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感觉整个人的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洗礼,对讲述人的敬佩之情也自心底由衷而来。
但最近我忽然对文化类脱口秀节目兴趣下降了,因为我发现,这类节目虽然听的时候心潮澎湃,但听完之后脑中却空空如也,更不要谈拿起笔来写点什么了。
这就好像看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戏剧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一件事情进行白描,因而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对戏剧情节产生独特的理解。但如果戏剧表演的同时出现画外音,直接就把哈姆雷特应该怎么理解表述的一清二白,人们还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吗,恐怕大多数都会变成千人一面吧。
所以我在这里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倘若将材料看作一段甘蔗,文化类脱口秀节目就是将甘蔗咀嚼了一遍,当我们自己听完脱口秀节目,再想在甘蔗渣中品出自己的东西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然我不是说文化类脱口秀节目不好,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人迎合大众的口味,使听众和看官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学到知识,这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作为演绎者,把材料和案例的主客观因素分开一些,先介绍一下事件的客观白描,再发挥一下演绎者的主观思考,可能这样文化类脱口秀节目的意义会更加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