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十八位帝王中,宋仁宗赵祯是被史家传颂最多的一位。他登极四十二载,开创了一个士大夫最幸福的时代,名臣辈出,著名的边帅有范仲淹、韩琦,朝廷中,有欧阳修、晏殊、富弼、包拯等,仁宗同时也保持了政局的稳定,海清河晏,天下太平。
宋仁宗被称为和汉文帝、明孝宗并列的三大仁君之一。但是,在盛治的光环下难掩军事上的暗弱,宋仁宗长于深宫,有奇特的身世背景,拥有被儒家士大夫称颂的光环难掩他多少有些无主意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灵,在他登基的前十年,一直是刘太后主政,后来风云际会,西北崛起了一个草原狼,西夏,皇帝在文臣战与不战之间徘徊,犹豫不定。
宋仁宗亲政后的那几年,其实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局势,与西夏交锋,互有胜负,但损失惨重,只能以岁币让李元昊暂时称臣,而北方辽国借此机会提出大宋归还南关十县的要求,占有燕云十六州还不够,意在趁火打劫。面对文臣结党、军费开支庞大、冗官负担沉重的昏沉无力的局面,治世下暗藏危机。
宋仁宗在主观上很期望有一番作为,但他面对满朝的“贤臣”,真的不知该信谁。欧阳修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朋党论》,痛陈了君子之交与小人结党的区别,但是在宋仁宗作为帝王的角度看来,君子也会结成党羽,这是他三令五申强调要避免的局面,最终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轰轰烈烈,也只持续了一年,范仲淹、欧阳修等就先后遭到贬黜。
透过宋仁宗的举措,我们可以看到,人心是复杂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曾在《君主论》说,站在山巅的人观察平原,和站在平原的人仰望高山,他们看到的风景都不是真实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大臣们认为,自己是忠臣,是君主,皇帝听从自己的,就是圣明之主。但皇帝不这么看,皇帝始终是站在赵宋天下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忠臣小人,结朋党的人都不能重用。
宋仁宗的一生,当得起一个仁字,但他行事,总是缺少了一份魄力,反而是后来的宋神宗,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任用王安石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大改革。北宋社会经过上百年,耽于安逸,靠惯性运转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史书上才会强调“与民修生养息”,但年轻的帝王就不甘心活在前任统治者的阴影之下于是想有所作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嘉佑八年的一个平静的夜晚,宋仁宗带着他的困惑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虽没能扭转大宋与辽国西夏的颓唐态势,但在位四十二年,尚可称治世。唯一遗憾的是,他的后半生一直都在为大宋王朝的继承人问题而烦恼不已。经过慎重考虑,终于立他堂兄的儿子,也是他的养子英宗赵曙为储。
仁宗仁德一生,最后却因为无后而不得不由旁系继承帝位,不得不令人感叹命运的捉弄。
��h����#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