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萧山,讲萧山,说萧山的人与事,讲萧山的历史故事。
今朝说大寨河,说起大寨河,当时为了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大寨河现在叫北塘河,是一条人工河,说起人工河,以大寨河为界,以北地区,大大小小合计共338条,总长度为906.8千米。这些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说了,今朝就只是说大寨河的事情。
大寨河
大寨河,西起钱塘江江边排灌站,东至党山镇前兴村(现在是瓜沥镇),全长36.25千米,河面宽30米至40米,水深2.5米左右。该河于1977年开凿,沿线经过十几个乡镇,其目的是为了萧山东片围垦片引流,直接从钱塘江引入活水。
大寨河怎么来的?
大寨河的开挖正是体现中国社会制度体制优越性的一种表现,1977年,没有工资,没有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连普通拖拉机都是稀有物品。有的只有铁锹、锄头,扁担,还有那所谓的工分,整个项目任务都包干到沿线各个乡镇、村庄,我们在书本上经常会惊叹京杭大运河如何壮观,而大寨河的举措不亚于如此,这是真正人民的力量。
为什么叫大寨河?
之前说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农业学大寨”才叫大寨河,这是普遍的说法。不过笔者认为其中有其他一层意思,因为萧山的南沙大地,围垦大地是萧山的耕地集中点,大寨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东片一片荒芜之地,却拥有着大量的耕地,只有不断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让这片土地发光发热,这是一种美好的寓意。
大寨精神的落地
当时全国对农业开垦有一种精神叫大寨精神,而我们萧山本地有一种精神,叫围垦精神,围垦精神是我们萧山本地的大寨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着我们萧山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写照,也是萧山能够成为“萧山大帝国”的根本因素。
下期笔者谈谈围垦,请各位看官踊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