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有同感,第56号教室的孩子很特别——特别棒,“自信满满,但却非常讨人喜欢;他们如此出色,而且容光焕发!”他们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天赋特质,他们多么有教养。
培养荣誉感的孩子
当然,这么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雷夫老师的付出,他深知现在存在的教育弊端——“能让孩子快乐与成功的重要元素”被抛弃了。他也认识到“养育一个有荣誉感的孩子是一生的事业,因为有你,他们才能长大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大部分人心中一定想当个“官”。记得小时候,当我们向妈妈表达当小组长这样的事情时,她总是告诉我们“不要当那些,你大姐也没当。”原本就胆小,不大会交流,而且个子小,不起眼,经过妈妈这么一说,就打退堂鼓了,尽管内心对可望而不可求的“官职”念念不忘。也就这样的状态,一直普普通通地持续到现在。
我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这样子,普通人家长大的普通孩子。
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长的见识更广了,他们会花时间,花钱,让孩子接触到了更多的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也收获了荣誉感。有荣誉感的孩子,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以身作则
做父母的人首先要成为我们期望孩子将来成为的那种人。孩子总是在观望父母的行为,我们要以身作则,而非空口说白话。我要学生诚实、友善、勤奋努力,那意味着我要先做到学生眼中最诚实、友善、勤奋努力的人,而且必须长此以往,无怨无悔。
不知道有几个父母敢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一样?曾看到,在饭桌上,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把汤弄倒了,这时候,他也怕得不知所措,脸上是不安的,而旁边的父亲,很凶地吼了他:“只会傻坐在那里!”然而,这个父亲也没有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没有动手去把桌子擦干净。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大人没教,小孩怎么会?
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所有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陪伴,父母(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大人才会成为孩子的明镜。
如果你想要在庸庸碌碌的世界养育卓越非凡的孩子,就要有耐心,永远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那样,优秀的品质才能在他们的性格与灵魂中扎根。
精雕细琢
徒具天赋并不保证能够成功。比拥有天赋更重要的是:家长与教师们须精雕细琢这些本质,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让这些基础的本能与性格转化他们的天赋,成为卓越超群的特殊结果。
在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子,头脑特别机灵,但是,坏习惯非常多,不讲卫生,喜欢大声吵闹,书写潦草。很多时候,老师的评价都是,“你是个聪明地孩子,但是…”。
后来了解到,她的妈妈非常有才华,可以说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可是,她对孩子是处于很放心的状态,或者说缺乏管教。她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其他习惯都屏蔽了。
今天早上,孩子觉得不舒服,好像发烧了,我问了下,他不想回家。下午,孩子状态不大好,孩子也知道父母肯定不过来接回家,打电话也没用。我看形势不对,还是跟他妈妈说了。果然,妈妈不过来接,只是觉得孩子可能穿多了,让他去洗洗脸。
我和搭班的老师都觉得挺可惜的,好的天赋,却没有好好培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穷的,所以开始精雕细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