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总是拿监狱来比拟学校,但是不更应该用医院来与学校搭配吗?一个侧重于躯体的健康,一个侧重于意识的强大。
转眼间,一月就要结束了,2020年就要过去1/12了。今天也是农历新年正月初四,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都被困在家里,因而得闲看了一部“老”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感触颇深。教师的工作和医生的工作还真是有颇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不易被当事人理解这个方面,这大约也是引起自己反思的原因吧。
• 急诊科日常的嘈杂和繁琐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部电视剧还是让我很动容,无论是医生们的委屈还是病患与家属的人伦以及社会的温暖与丑陋,但是我很遗憾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能全面反映校园的影视作品。正如电视剧里总是提到的一个命题:医生是凡人而不是神,同时也是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神”,这是一种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生命价值的追求与彰显。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也是生命,甚至是更珍贵的生命,因为这些“小生命”要从我们这里走向社会、走向未来,他们决定着这个社会未来的走向。在“于欢案”被密切关注时,张校长曾提到: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发挥与人功能,那么就极可能会避免那样的悲剧,少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反过来呢?如果我们手里的这些“小生命”能健康地成长,他们有可能会是下一个袁隆平、屠呦呦和钟南山。教育中所耗费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大得惊人,我们怎么能不忐忑和谨慎!
• “江晓琪医生”因为医患纠纷接受医务处调查时感概到:如果她优缺点的话,那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这番话被医务处主任认为是变相的夸自己,江大夫回答说:这还真不是在夸自己。我曾经也对学生讲过,我不在乎别人的夸奖,因为那些词汇根本不足以形容和描述我在工作中的付出与热情。就像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众位朝臣对雍亲王的称谓:冷面王,对与学生来说,我何尝又不是顶着类似的帽子?我一直很担心,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也会进入职业倦怠,甚至糟糕到抛弃自己的单纯。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希望“长大”。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逐渐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责任,我感觉自己也变了。就像每一次接受专家“教育”之后信誓旦旦承诺的那样,我真的希望自己也能做些改变,但是智慧不足制约了工作的进步。那句歌词不是也说吗——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我多想你看见。我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认同,但是那代价不能是无原则的崩塌。
• 电视剧中不止一次呈现医患纠纷的场面,医生和护士被误解、冤枉、谩骂和殴打。当看着亲人生命流逝,由于专业上的不足和情感的失控,不接受、不理解是人之常情,但是那些过激的言行是错误的,我对此深有体会,父亲当年离开我们时的情形,现在都还很清晰。这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学校里——学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会经常抗拒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也会因为爱子心切而误解老师的意见和情感。同时,大家还忽视很重要的一点,“老师”是人而不是神,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格。“教师”被文化和社会赋予了太多含义,但她终究只是“老师”的一个社会角色,她/他同时还是“丈夫”、“儿子/女儿”、“爸爸/妈妈”……甚至有人因为“老师”假期里给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而横加指责,甚至“举报”:如果不同时无偿给自己孩子补课就绝不善罢甘休。这一幕幕荒唐的戏剧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本人在过去的一学期里面被攻击过N多次,大小轻重,都出现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太“计较”那些事,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不追究并不表示我已经原谅,仁慈决不是怯懦的代名词。
• 这部电视剧让我在这两天时间里流了十多次眼泪,这倒是与我一贯的表现一致。这也让我想起了最近接连发生的两次袭击医生的案件,一个优秀的医生因此殒命,一个优秀的医生可能终结职业生涯。在教育行业不也是如此吗?潍坊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因为认真负责差一点丢掉了工作,在网友的声援和媒体的关注下才得以改变“处罚”结果。我不赞成动辄就使用“弱势群体”一词来回避问题的本质,但是,如果像医护和教育这样的行业如果没有对从业者的充分保护,那么我们未来面临的又会是什么呢?年前东古城校园霸凌事件令社会震惊,所有都把矛头指向学校和老师的不作为,我无意为谁文过饰非,但是,请问学校和老师又能怎么办呢?我参与年级学生管理工作有三个学期了,我遭遇到了极大的无力感。在错误面前,学生和家长都没有诚意,更恶劣的是企图大事化小,心中毫无责任与担当。我清楚的记得,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曾讲过:在做一件事之前要预估到可能的结果,在做一件事之后要勇于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要理解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更要调整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责任”。无论是学习还是操行,都是如此。很多家长很艳羡“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可是却忽视了人家亲子两代人的默默耕耘。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一直启发我思考学业成就和生活操行的关系。我们曾经经常问:难道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一无是处吗?但是这个问题或命题的角度是有问题的,因为是好品德、好思想、好习惯成就了好智力,才有了最终的好成绩。
• 其实让我想起这部老电视剧的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患过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怀疑自己的脸被别人换了,所有人都认为是他旧病复发,而“江晓琪医生”和“何建一医生”选择相信患者的话,并正确地做出了诊断,患者因此而痛哭流涕,说:被别人相信的感觉太爽了!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教师深思啊!过去不代表未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要对他们的未来“寄予厚望”。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风雨兼程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犯过很多错误,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路径,一番辛苦终会见彩虹。学生最不喜欢(简直就是讨厌)的就是写说明书,而我最喜欢这个活动,我始终觉得这应该是每一个人居家必备的“药方”,我本人也热衷于用文字来梳理自己的想法,这实在是一个高效的办法。学生不喜欢,更多时候是不配合,敷衍了事,这实质上是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甚至是回避错的表现,如果不能过这一关,那么我们就不要奢望他会改变自己了。口说无凭,大约就是此意吧。但是这项活动实在是耗神费力,由于诸多事务搅扰,其实做的不好,这也正是目前班级管理中最不得力之处。我想说的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可能,但是这份愿望的达成要建立在他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基础上。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推崇《士兵突击》这部剧,因为它很好地描绘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个人努力和集体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我经常重温《雍正王朝》和《兄弟连》的一些片段,因为一个团队的强大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灵魂,化腐朽为神奇;想要真正实现梦想,我想还是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是《急诊科医生》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