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厉害的培训师金字塔发展路径,包括环境适配、左脑逻辑、右脑演绎,收获结果。左脑逻辑阶段需通过长期刻意训练,提升知识提炼与模型绘制能力,这是课程精彩呈现的前提。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模型。
一、韦恩图/三角模型
韦恩图就是通过多个要素的交集,突出关键结论或最优解。三个圆交叉到一起,中间会有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个不同的要素交集的部分,这就是最好或者是最值得关注的核心。模型的作用是提炼内容,比如“优秀团队”需具备“能力互补+目标一致+沟通顺畅”,这就可以使用三角模型来表达。
二、乔哈里视窗/矩阵模型
矩阵模型由两个不同的维度,构成四个象限,呈现不同情况及应对策略。时间管理四象限是比较经典的矩阵模型。
三、金字塔模型
从基础到顶层逐级向上,要表达的内容有逐级向上层层递进的关系。马斯洛需求理论是早的金字塔模型。我们在制作金字塔模型时不局限于五项,可以是三项、四项、六项等。
四、流程模型
流程模型顾名思义是按照事物先后顺序来表达。比如说ABC(事件-信念-结果)是认知行为疗法关于情绪管理的模型,解释情绪产生的因果链条。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是按照顺序形成一个闭环的质量管理模型。
五、状态线模型:时间+相应变化
以时间为横轴呈现某一变量的动态变化,这个模型我自己用的比较少,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就是一个随时间而改变状态的模型。再比如现状-混乱-行动-变革四步构成的改变模型。
六、平衡轮
平衡轮用一个圆代表整体,又细分为八个维度。我用这个平衡轮制作过个人年度计划,一个圆代表自己一年这个整体,由各个维度组成自己的年度计划,包括理财、学习、工作、亲子、养生等,这八个维度构成自己年度规划的方方面面。
七、其他模型
除了上述常见模型,也有很多变形、独特、经典的模型,作为培训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来调整和设计,有一个比较经典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模型值得看一看。再比如好讲师大赛曾经出现过一个高情商模型,很有创意。
左脑逻辑的核心是“结构化思考”,通过模型将零散知识转化为清晰框架,既能提升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也能帮助学员快速抓住重点、方便记忆。在实践中多模仿经典、多尝试制作模型,就会逐步形成个人建模能力,成为厉害的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