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对小学生来说,语文最大的难点就是写作文。孩子在写作上,不知道如何下笔,不懂怎么安排文章的结构。经常写的不知所云,东拼西凑。为了字数合格,还容易写成了流水账。
阅读当然是解决写作最好的办法。然而,现在孩子的负担,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来阅读。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和作业占没了。很多妈妈,为了孩子会写作文,就报了作文班。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补习班提高写作能力这件事。可以保证一点,短时间完成写作文角度看,作文班还是有一定效果和作用的。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深层次的写作能力的问题。
依赖补习班,非常容易,让孩子写作文变成硬性记忆,变成套路作文,没有立意,或者没有想象力。只是简单堆列辞藻,经不起推敲。也很难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写出好文章。影响更深的是,孩子从此讨厌作文,讨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关闭了写作这扇门。
想要从根本解决写作的问题,还是必须从基本入手。当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留给孩子,进行有质量的阅读时间。什么是有质量的阅读?就是,在读过一本书或者一段话以后,在心里能产生联想或者共鸣。然后通过语言文字把心里想的表达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有质量的阅读。其实,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孩子在越小的时候,就越容易形成这种能力。
孩子从小接触大自然,接触游戏,在与伙伴玩的过程中,这样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情感的积累,才会有感想。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玩还是阅读,都是用心在体验,有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光靠套路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枯燥乏味,没有灵魂在里面。
好的作文,一定在某个字,某局话上下功夫。不是空洞的讲大道理,真情实感是写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出发点。一篇好的作文一定能打动别人,有共性的光辉。在核心句子上,多下功夫。记得贾岛的推敲,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最后,也是我最想表达的一点,孩子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父母的配合。为什么是父母而不是老师呢?老师不能单独解决孩子个性问题,她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解决的是共性问题。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和孩子聊天。这种聊天,不是问她作业完成怎样,在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关注你没有,而是聊一些人生方向的大问题。社会面对的棘手问题,国际环境问题。微博上涉及到教育问题,让孩子想,如果是你,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甚至可以把家长自己不行的一面展现出来,让孩子帮你想想办法,怎么去处理。这样的话题很多,重点是,提出问题必须有目的性,有质量。第一,格局大的问题。第二,和自己联系不大的问题。第三,社会热点负面问题。为什么聊这些对写作有帮助?我具体说一下,我的想法。
格局是一个人想问题的广度,孩子的回答就是对问题理解的深度。经常聊这样的话题,有助于孩子形成比较正的三观。想问题办事情不局限自己的小圈子里。为什么聊和自己关系不大的问题呢?这样的话题更客观具体。不会因为自己身在其中而有顾虑。一般孩子都不愿意说在学校不好的事情,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总是问这样的话题,孩子会慢慢失去了聊天欲望,家长不再是朋友了。最后,为什么聊负面话题?用一个真实的世界去告诉孩子,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有不好不坏的人。不是非黑即白的社会。灰色地带也是存在的。辩证的对待现实生活里每一件事。在孩子世界里,无非就是谁对谁错。其实,用具体事情还可以告诉他们,大人也不是全对的。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里去体验这个世界的是非黑白对错。
经常聊天,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充盈。感知世界的能力也会增强。落到写作上也是附带的礼物。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这份童心。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们能带着我们给予的这份爱,去面对整个世界,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