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我:
“你为什么能坚持好几个小时去做一件事,在无外力,而且三尺之内别人快乐玩耍的情况下?”
就像,舍友悠哉看剧,而我却花好几小时完成一份课外学习作业;再老生常谈些,每天花上一段时间,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去写上一千来字左右。
我有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索性不答,后来当心中有一股力量越来越强烈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是一种态度,对自己负责。
很不幸地,我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定下来的事情,没去做,良心是过不去的。当然,也有犯规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被雷劈了一般,坐立不安。虽然找到了小小的避雷针,但心里还是不落实的。
也曾怀疑过这样的自己,因为时常人家说,不灵活,不会玩,特别土。不过近来发现,其实还好,这一特性倒逼出了我坚持的潜质来,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因为想变好,不愿把自己的人生标准差圈在一个固定范围里,偶尔也想超常发挥,这是最大的初衷。而内在的发动机就是那该死的规矩和有强迫症的良心。
这是近期对坚持这件小事的分析,当然,成就感也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因此,有时想想,死板,单纯点,也是挺好的。至少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逆反,去搜索无数条理由来灌醉自己,酒醒时又懊悔万分。
上面是我的答案。不过今天看了一段刘同10分钟左右的视频,有了新的启发。
主角为相关主题的光线影业人物。
她先是一小助理,给领导买报纸,抄电视各个节目串联单的,实习工资600元,拿了将近2年,而同期进来的同事早已陆续转正。曾问过领导为何不能转正,答复却是“因为你是北京人,北京人就是不靠谱。”原来是不合理的刻板印象惹的祸。
她想过放弃,但为了用行动证明他错了,她选择坚持下来。从实习助理到正式员工,一呆就是六年,成了光线影业宣传总经理曹晓北。
她说:“很多事情不坚持下去,你怎么知道不行。”
未试先输,是我们的常态心理。不屑终是蹩脚的借口。
而另一个是节目组的普通编导。工作中时常与制片人意见相互不认同。本可能选择离开的她,居然闯进了老板的办公室,对他说,“我比某某某更适合这个节目制作人。”
但当老板问她,“你凭什么”时,她拿出了节目整套改版方案,市场品牌推销方案,以及人员构架的方案。把一个人能准备的所有事情都准备好,最后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成功逆袭,成了音乐风云榜总监喻娟。
她说:“有种你让老娘滚,不然老娘努力让你滚。”简直杀气十足。
从视频中节选的两个小故事,只是想告诉你一个件事,要坚持就得找劲儿,一股覆水难收的劲儿。无论是什么诱因。
我们时常喜欢去窥探牛人坚持成长的方法,想照搬,却没想过,移花接木也是要考虑品种的,无论是花还是木,都是有尊严和规格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量身订做。
因此,不要看太多,自身出发,从巨大的方法库中,择一点去做,尝试融合。一点不行,就双面夹击。坚持不过两个字,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