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生活大多难逃一地鸡毛的无奈。
同事H与我分属不同部门,平日里交集不多,也没有深入接触,说是点头之交也不为过。
今天与她恰巧在电梯里相遇,相互打了招呼,知道对方都准备前往食堂,就顺道一起吃了午饭。
人嘛,都有社会的属性,既然坐在一起吃饭,不说话总是尴尬的,我们就随口聊了起来。聊天的内容无外乎是工作、生活。
大家分属不同部门,相交又不亲厚,就有意无意地避免了工作话题的深入,因而我们聊的焦点就集中到了生活领域。
H也过了不惑之年,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是公司里少有的非常认真的职员,这种品性在任何单位都是难能可贵的,可有时候不是认真就能得到认可,更重要的是业绩。一直以来,她业绩平平,没有野心,也甘于做个平凡的小人物,在公司里的存在感不强,与所有人都相安无事,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与世无争的人,在生活上一定是顺风顺水、无波无澜,没有任何糟心事,一心一意地躺在角落过自己的小日子。今天聊了很多,我才知道,原来她的生活也有诸多不如意。
H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是二胎放开后才出生的,老大老二相差十几岁。如今老大读了大三,老二刚上一年级。
所有二胎家庭的问题她都遇到了。眼下的问题主要是老二。
小儿子出生时,她已是高龄产妇。这个年龄生下的孩子,肯定更是视若珍宝。小儿子被养得很精细,吃的用的都很注意,尤其在吃的方面,只吃软糯的食物,孩子都不爱吃饭,H是追着喂大他的。
现在问题来了,追着喂的结果是孩子根本不肯自己吃饭,哪怕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还得她喂着才肯吃。
我说,这时候你得狠下心来呀,不愿吃饭就饿他两顿,他饿了肯定就自己吃了。
她说,不行呀,实在不忍他饿肚子,如果放任他自己吃,那他可能只吃两口,正在长身体呢,没营养怎么行。
好吧,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闭嘴了,但暗地里忍不住嘀咕,这饭得喂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当然,对H来说,最大的烦心事还不是吃饭,而是孩子学习的问题。
孩子说话总是含混不清,以前没重视,总觉得等大了就好了,如今正是学拼音的时候,他有些读音发不出来,又怎能学得好呢。之前把他带给一个熟人医生看了,说是没问题,也许是小时候习惯了吃软糯食物,所以咬合能力不足,以致发音不够清晰,以后多练习就好了。
可是,H等不了,她说其他孩子都学得好,她的孩子是全班倒数,这可怎么办呢?言辞间她流露了深度焦虑与愧疚的神色。焦虑就不用说了,现在卷的这么厉害,哪个家长都焦虑。那愧疚从何而来?面对孩子的学习,她常常失控地训斥,训完之后又深深的懊悔。如此恶性循环,她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
不止是小儿子,她觉得对大儿子也愧疚。大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她很难照顾得到,偶尔买衣服寄过去,或是唠叨他多吃多喝多穿,孩子也会嫌她啰嗦,寄过去的衣服甚至包装都懒得打开。
她与老公时常争吵,为各种大事小事吵,两个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
我也劝了她一些,她显然没听进去,说了句很经典的话:“有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有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总之,她觉得自己对不起两个孩子。
当然,她的烦恼不止这些,还有涉及到父母与公婆的那些事。
我默默当了她一中午的听众。
其实,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必然负重前行,也必然有不想面对的一地鸡毛。只是有的人默默清理了满地鸡毛,把光鲜亮丽的自己展现在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