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书店无意间翻到的,此前对读库和新星出版社有所耳闻,但玛格南图片社却是第一次听到,看了编者的序言,才有所了解,对这个用二战期间战地记者庆祝用酒命名的图片社肃然起敬。作为读库10周年纪念出的纪实摄影集,这本书中所选的玛格南图片社的照片是关乎读书的,不同国度、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人种的读书照片。
其实,影集中有一部分是在读报纸的人,还有一些图中的人并没有在读书,只是身旁有书,这一部分照片的选用只能说是擦边而已,不过大部分的照片,是切题的正在读书的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40年代二战末期的那些照片,在废墟堆中读书的老人,站在书架前观望的士兵,抱着在战火中仅存的一本经书的神甫,和平解放前的北平书市……此外,还有60年代巴以冲突时放哨的士兵抱着枪入神地看着一本书。纷乱时代的读书人,给人一种极尽疲惫之后短暂的宁静感,他们完全无法预测明天,危险就在身边,书是他们的堡垒和天地。
用各种奇异姿态读书的人也让人一乐,趴在栅栏上手垂下去看报纸的人,趴在公园长椅上把书放地上看的年轻人——旁边一条狗一脸嫌弃的样子,趴在海岸边的方石上手下垂悬空拿着书看的穿“三点式”的热辣女郎——真怕她的书掉海里去,更热辣的是一位上身不着一丝全身趴在桌子上看书的女郎,屁股撅得老高看对面的人拿的报纸的绅士,趴在地上以手支颐看书的流浪汉,躺在大草坪上不顾身边人来人往扭着身子伸着胳膊费劲仰着头看书的衣着整齐的年轻人——天知道他怎么做到的,其他跪着看、躺着看的人也很可观……种种奇奇怪怪的看书姿势中,最惬意的是半躺在躺椅上看书的人,但那位舒舒服服躺在学校图书馆豪华皮沙发上看书的同学,你不怕自己睡着吗?
说起来,毕奇描述海明威抱着孩子在她店里看书的姿势也很有画面感,他一手抱孩子一手翻书,有时候孩子头朝下了他也没察觉……
读书的人,往往能全情投入到忘掉这个世界吧,他们已经处于一个美妙的新世界。记得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有一篇叫《小狐仙》,写小狐仙看到一个穷学生很爱看书,有一次他用面包换了本破诗集,饿着肚子在自己房间里读书,小狐仙凑过去一看,藤蔓、花枝、树都从学生的地板上生长出来布满了他的房间,树长成了大树,鲜花盛开、枝蔓摇曳,而学生埋头看书全然不觉。小狐仙看到这个情景之后坐在烟囱上看天空,心里很怅然,仿佛觉得学生拥有的东西很美而自己不知道那是什么,后来公寓失火,小狐仙冒着生命危险跑进去抢出了学生的那本诗集自己带着,它觉得那是最宝贵而神秘的东西……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也有些怅然,为了那个有点忧伤的小狐仙吧。读书时,读书人身旁的空间里也许真的铺满了各色的美丽景象,就像《读Reading》照片里的人,身旁的空气、阳光都是生动流逸的,编者说多年后会不会有人问图片中的人们看的是什么,就像需要注明那两个土著男孩手里拿的木板是识字写字用,编者自答,不会的。这是留有希望的回答,可是,文字的载体从甲骨到竹简到纸到电子,不停地在变,时间足够久的话,纸质的书真的不会消失吗?
看着书中的那些读书图片,我想其实将他们手中的书P成手机也并不违和,正是当下大多数人沉溺于手机的状态,但图片的独特气质就全无了,看手机时变幻不出诗意的世界,碎片资讯、凌乱信息塞满了空间……
当有一天人们指着纸书问那是什么时,谁来怀念手捧一本纸墨微香、纸页窸窣的纸书时,读书人身置其中的桃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