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简介
疾病和死亡或许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之一,而手术则是摆脱噩梦直接的方式。有数据统计,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将会经历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手术从古代蒙昧期的艰难前行,到现代发展成可以应用众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操作的整个过程,人类手术史的发展变化历程,医疗科学的进步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
该纪录片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力求记录科技历史变化,展现人道主义光辉。内容集中体现:解剖学发展、麻醉消毒止血、打开腹部、攻入头颅、打开心脏、移植置换、癌症、手术未来。
剧组历时3年,前往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拍摄到重要的医学博物馆、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70余家,采访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以此呈现手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l 笔记
❣ 第1集 | 理性之光
医学,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从原始巫术发展到现代医学,人类是如何幸运地走上医学的科学之路,开启现代外科时代?在这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1500年前的疑似剖宫产手术、古罗马名医盖伦的行医神庙、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等。
○ 古希腊的盖伦(Galen)通过解剖动物推断人体内部结构;
○ 人类的第一幅解剖学画作是以哺乳动物作为原型;
○ 1353年后,在黑死病盛行的年代,教会才解除了禁止尸体解剖的禁令;
○ 学生们会聚集在解剖剧院举着蜡烛唱着歌近距离观察人体解剖;
○ 维萨里(Vesalius)于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The
Fabric of the Human Body),这是人类首本图文解剖学著作;
○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于1628年出版的《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首次描述了人体血液循环;
○ 维萨里的解剖和哈维的循环,是人体认识的两个里程碑。
❣ 第2集 | 手术基石
中世纪的欧洲,手术是剃头匠兼任的工作。在对人体构造精确认识的基础上,随着几个技术细节的突破,麻醉、消毒、止血和缝合,手术最终成为了现代意义的手术,医生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这也构成了现代手术的基石。
○ 2世纪起,罗马人即采用烧灼的方式止血;
○ 1552年法国军医帕雷(Ambroise Paré,外科学之父)首创使用针、线、鸟嘴钳截肢时扎住动脉——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并设计了多种手术器械和假肢;
○ 无麻醉时代,为减轻疼痛带来的各类副作用,快速是首要的要求;
○ 威廉莫顿(William Morton)在麻省医院发现乙醚可以做麻醉剂,于是亲自试验了乙醚的麻醉效果,并将其应用于手术;
○ 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发表《产褥热的预防、治疗》,首次呼吁手术医生需洗手、消毒以控制感染;
○ 帕雷的止血、莫顿的麻醉和塞麦尔维斯的消毒,是手术的三大基石。
❣ 第3集 | 长驱直入
随着麻醉、消毒、缝合等手术基本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外科医生首先将目光聚焦于人体腹腔,这是手术第一次长驱直入,进入人体。在这一集中,我们将展示X射线跌宕起伏的故事、讲述一台充满凶险的妇产科手术,医生如何保证母子平安、一名医学院毕业的博士是如何被培养成为合格的医生以及不走寻常路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的故事。
○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 1900年,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通过溶血实验发现了血型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 1980年,库尔特·席姆(Kurt Semm)第一例微创手术——腹腔镜实施阑尾切除;
○ 北京协和医院的住院医师制度,源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 第4集 | 攻入颅腔
远古时代的开颅手术,杀人者大脑的奇特之处,神经外科之父——哈维·库欣创造的脑外科奇迹,神经外科技术的惊人进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微镜等技术,显微神经外科之父——亚萨基尔凭借奠定的手术成果被视作显微镜界划时代功勋,以及新的治疗理念——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故事。
○ 20世纪初,哈维·库欣(Harvey Cushing,神经外科之父)通过分析大量病例,探究脑瘤位置与身体病变的关联,提出了颅内肿瘤诊断与分类的方法。他还解决了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一些操作问题,大大降低了此类手术的死亡率;
○ 脑部医学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 额叶切除术:此手术被广泛用于治疗不听从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但因为手术后遗症太多而被禁止(《禁闭岛》、《飞越疯人院》);
○ 1967年,亚萨基尔(Gazi Yasargil,显微神经外科之父)完成了世界首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症。
❣ 第5集 | 打开心脏
心脏是现代外科领域内最晚才被打开的器官。作为人体的发动机,不停地跳动和充沛的血液让外科医生无法打开心脏做手术。为了安全地打开心脏做手术,人类贡献出超凡的智慧和勇气。
○ 外科手术有两个前提条件: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手术视野清晰无血;
○ 19世纪末,比奇洛(Wilfred Bigelow)发现低温下人体需氧量下降,心脏亦会短暂停跳,但留给手术的时间只有六分钟;
○ 1954年,李拉海(Clarence Lillehei)提出活体交叉循环技术,即令患者的血液流经捐献者的心脏以维持患者的生命,期间患者心脏停跳以方便手术;
○1958年,人工心肺机突破六分钟;
○ 1929年,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受到马手术的启发,将一根导尿管通过自己的静脉推到心脏,为介入治疗打下了基础;
○ 从心脏起搏细胞的衰落,到人工起搏器的植入,人们还是为了活着,攻克了最后一方器官。
❣ 第6集 | 生死“器”约
移植手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奇迹之一,更是人类生命最为特殊的延续。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现实世界的医学突破。移植在技术与伦理的重压下,曲折前行。本集通过讲述亲体肝移植、手移植、脸面移植等移植领域最为代表性的案例,呈现在移植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如何用缜密的思维与超群的想象力,搭建起这座跨越生死的桥梁。
○ 塔利亚科齐(Gasparo Tagliacozzi)将鼻子与上臂缝合,待鼻部创面形成了新的血液循环再行分离;
○ 1954美国莫瑞第一台肾移植手术(同卵双胞胎之间);
○ 20世纪初期,亚历克西·卡雷尔观察纺织女工,发明三点吻合法(灵感取自刺绣)缝血管;
○ 器官移植后会发生排异反应,而早期抗排异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也有生命威胁;
○ 1969年,罗伊·卡恩(Roy Calne)研究了环孢素的抗免疫排异效用;
○ 利用自体干细胞再生各种组织与器官,或可突破供体短缺的瓶颈;
○ 双手移植,异体脸面移植。
❣ 第7集 | 众病之王
今天,在大多数疾病面前,手术刀几乎已经无所不能,但只有一种疾病让外科医生们依然感到力不从心。癌症,众病之王,恐怖之君,人类与癌症之间漫长而无声的战役,跨越了4000年的历史长河,然而时至今日,人类依然没能宣告胜利。
○ 19世纪初,霍尔斯特德乳腺癌根治术(肿瘤扩大切除术)问世,但癌细胞容易转移和复发;
○ 海拉细胞:源自一位美国黑人妇女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宫颈癌细胞,此细胞株不会衰老致死,并可以无限分裂下去;
○ 化学药物治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但也会杀死正常细胞,副作用明显;
○ 靶向药物治疗:使用各种方式专杀癌细胞,但人体易产生抗药性;
○ 免疫疗法:改造免疫T细胞,让人体自身去杀死癌细胞,如CAR-T疗法。
❣ 第8集 | 手术未来
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手术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20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手术本身也在发生质的飞跃,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进步,手术中的每一个变化,都关乎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改变。外科的边界也在不断延伸,这一集我们了解到外科医学的现状;纳米技术在外科的应用;干细胞研究对于手术的推动;克隆技术让移植不再成为无望等待;手术机器人的真容等。
○ 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将融合工程技术、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
○ 干细胞、组织工程学、再生医学:生物瓣膜;
○ 3D打印技术:三维重建虚拟器官模型,手术方案;
○ 微创手术:一体完成切割、止血、缝合的智能吻合器;植入式智能血糖监测器;
○ 基因咨询:预防优于治疗。“世界上最好的疾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疾病”;
○ 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影像学诊断)、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分析脑电波信号辨别穿戴者的运动意图)、智能假肢(直接与残肢神经连接、受大脑神经信号驱动、并具备感觉反馈功能的假肢);
○ 飞机医院。
l 短评
医学是用微弱的光,试图对抗疾病和死亡。医学是人类守望相助的体现,是人类善良情感的表达。原始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开始不断探索,寻找身体和疾病的本质关系,既是救赎他人,更是救助自己。
几千年来,在一片蒙昧与黑暗中,在世俗的冷眼中,医学先驱们用一点点微光来探索我们自身的躯体,建立起人类在这个广阔世界中的坐标。认识自己或许是医学永不停止的主题。接下来,医学将不断冲破黑暗,继续改变人类的命运,这一过程必然艰难至极。
解剖学,指挥医生的大脑,操纵医生的双手。解剖是为了理性认识活着的人体。今天人类在医学上的进步一日千里,柳叶刀锋已经在人体内无所不及,但这段由先驱开辟的通往真相的探索之路从未被后人遗忘。解剖课依然是医学生们大学时期最基础、最重要的必修课程。
随着止血、消毒和麻醉被一一攻克,外科学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质疑声中,医学先驱以非凡的勇气、大胆尝试的智慧、必胜的决心,将外科学从黑暗带进光明。随着柳叶刀开始在人体内攻城略地,手术从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成为治疗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新生力量。
从19世纪X射线的发现,到今天的机器人微创手术,在短短200年间,外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术的边界在医生们的推动下不断拓展。但改变的背后,不变的是医学的本质。正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言:首要之务是不可伤害,然后才是治疗。这是医疗的原则,也是外科的原则。风起云涌的大外科时代还未结束,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更加深入,手术刀也将向着前所未有的禁区挺进。
从人工心肺机的发明,到介入技术的发展,再到人工心脏的直接应用,这是一个异想天开者的世界。在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医生要与陈旧的观念对抗,要与匮乏的想象力作战,在无数的障碍、挫折与失败面前,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坚持。
从神话到现实,从觊觎力量到共享生命,移植是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突破之一,也是人类相互救助的巅峰。它连接生死,由死而生。外科医生用缜密的思维与超群的想象力成为跨越生死的连接中不可缺少的桥梁。随着更多研究的突破,一切不可思议,或许都将在不远的未来发生。
自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关于生命奥秘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而外科学也在人类这永无止境的探索自身和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发展。从把病人绑在手术台上敲晕或者灌醉到精准麻醉,从痛苦难忍的烙铁止血法都可以精准操作的手术机器人,从盲人摸象般的开腹探查到纤毫毕现的医学影像和显微镜。两百年来,作为医学之花的外科学次第开放。柳叶刀向着身体内部长驱直入,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医学的理想是彻底征服疾病,尽管我们离这一目标依然遥远,甚至永远难以达到。但在科学与理性的引导下,怀抱着对生命的巨大热忱,今天的我们已经站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将继续奋斗。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