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备生产力,在独处时我们回到了自己。进行内在整合,形成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
我就是一个爱独处的人,以前会给自己打一个“社交恐惧症”的标签,认为这是不合群的,不符合大众主流期盼的,但是现在呢,我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比起人多时的热闹,我更喜欢自己呆着,享受宁静,看看书,追追剧,不亦悦乎,内心充实愉快,人活着就是要先取悦自己呀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缺忽略了独处也是一钟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种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字,写作或别的事物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钟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物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起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子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与大自然的沟通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吧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当然是一钟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