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桥头自然直。
之前对这句话,感受并不太深刻,甚至都不太理解,觉得什么叫船到桥头自然直?怎么就自然直了?那时想到这句话时,脑海里呈现的是柳暗花明的景象,小船在水里游啊游,游过狭窄急促的两岸桃花绿柳之后进入了平缓的广阔大道,尽管这大道是泛着黄色的泥土,浑浊不堪。
嗯是的,我忘记了桥头,这不是真正的船到桥头自然直。
直到今天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寓意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又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我这些天的毕业论文,一个学期就一个毕业论文的任务,想必是很开心的了吧,还是可以好好享受最后的校园时光,想不到的是校园时光变成了家庭时光,嗯都不错。
假期很长,我也很忙,忙到写不上论文的地步了,仗着老师把我忘记了,肆意游荡于各个软件,嗯没有论文的日子,或者说没有限制的日子好舒服。还差两天就要答辩了,被老师发现我还没交初稿,战战兢兢的接了,慌慌张张的挂了,还有两天的时间,我能写完吗?我的查重能降到30%以下吗?
尽管内心慌慌张张,可还是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说,我能写完。不知何时起,总觉得自己潜力无穷,想做的事情一定会成功的。想到考研时别人戏谑的一句话,你想考这个学校,他想考那个学校,说的就像真能考上似的,真的是,当时说报考院校时,不知从哪里借的胆子,敢夸下如此海口。
写论文,两天的时间,嗯很有挑战。
写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脑袋里想的是要是没写完就直接进二辩,二辩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尽管是这样想的,可手下还是不敢怠慢,我得试试,如果真没写完,二辩就二辩吧,万一写完了过了,我能省下多少事儿啊。
一个假期都没熬过的夜,那两晚大概是补回来了吧,夜里静静抱着电脑,两个界面来回倒腾,才发现原来夜晚也可以这么美好,桔黄的灯,静谧的夜,平静的我。
指导老师给我们规定的查重率是20%,而学校给的是30%。查重第一次,嗯60%,还可以接受,可没想到这么高,等我认真修改之后再查50%,嗯我没有认真改,又过了一下午,该交稿了,我觉得我该行了吧,就又查了一次,嗯你没猜错,我当然低不了30%,才45%。老师都电话联系我,嗯你的效率太低了,一个下午就降了那么丁点儿,还想不想答辩了。
嗯,那我的时间花哪里去了?原来当时的我有了重大发现,查重报告里绿色字体是引用,引用多好啊,好的是该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于是我就把我借鉴的那篇硕士论文里出现的参考文献按需取了那么一点儿,这样我的绿色字体就多了。不好的是,查重查的是文字复制比,所以我那个下午一直都在复制人家的参考文献,只为了提高我的引用比,然后开始改文献格式,所以降重才降了5%。
老师告诉我说,不要想写的多好了,你赶紧降重把吧,降到30%以下才有机会答辩。还有一个晚上可以修改,第二天就要答辩了,我真的能降下来吗,前三次完败的我不知所措,后来问了朋友才知道,降重是需要照着查重报告一句一句修改的,否则很难通过。
老师对我降低要求了,只要查重降到30%就行了,一切过了一辩再说。这时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了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船到桥头了,是桥高了,还是船小了,否则怎么就过去了。而我之所以能过这个桥头,是因为老师对我的要求降低了,她把桥升高,我这条大船才能紧巴巴过去。
哈哈,不好意思了大家,我对船到桥头的理解错的很透彻,可这错误的理解却别又一番趣味。
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真实含义是,船(特指非机动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会发生偏转,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可在多数河段上,水流都是随河床的地形而改变流向的,故而船只很难控制状态。
而在"桥门"也就是桥洞中,由于桥墩的存在,以及桥的宽度,水流在过桥洞的时候就会像是通过管道一样形成笔直向前的状态。而且由于桥墩的分流作用,水流在进入桥洞前就会自然地向桥洞汇聚。如此一来,就算在之前无法把船控制好,但只要船只漂流到桥前,就会因为桥洞的特殊地形而形成保持直向的稳定状态了。
类似于狭管效应吧。
原来真的没有硬碰硬,有的只是你弱它就强,它强你就弱。标准已经在那里了,要么直接不过,标准就是标准;要么是降低标准放纵自己,要么是强逼自己以达标准。
你们有什么误解的短语句子吗,可以分享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