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259)为“伊”消得人憔悴——比武课手记

     

      缓不过神来,仿佛抽空了一般,如同这四月底肆虐的春风,一点儿也不温柔,好像载着满世界的仇怨。这个四月,一点儿也不消停,两堂比武课,上到精疲力尽。虽说结束了,但在忐忑中守望时,还是忍不住想落泪。

      也许真应了那句“生命来自折腾”,平淡无奇时,觉得索然无味,非要整点浪花时,却被累的稀里哗啦。一开始的满怀信心,到一遍遍内心的焦灼,每一段艰辛的背后,都大同小异。看着备课的同志们忙碌,这些天,真不简单。脊背疼痛,眼睛浮肿,疲惫煎熬,奔波劳碌,真心——累!然而,疲惫之余,亦有满心的感动溢于言表!

    从县级比武课开始,学校给每个参赛老师安排两位协作备课老师,我的团队有幸与冬梅,爱银相约,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戏唱起来格外有滋有味。从素材到教案,课件,一点点推进,周末两天不容休息,寂静的校园里,只有楼道飘来的关于课堂的讨论,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爱银是技术公关,所需视频音频各种资料,随用随到,冬梅则是全能型人才,从设计到课件加工,每一处,三人都尽求完美。还有来自外援朋友臧老师一家的支持,宋大师的把关,奇思妙想更添色彩。县级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上,激情四射,被泪花儿感动;二磨,稍逊风骚,些许落寞;三过时,已不知所云,颓废自责。三遍下来,我已“面目全非”,仿佛不是自己。真是“事不过三”,想起了《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难道上课也这样?好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连着失眠三四天,夜里迷迷糊糊,梦里全是上课的窘迫……就这样,这场煎熬,终于在那猝不及防的春雪里,带着深深的黑眼圈结束。

    两周后,乘胜追击,市级比武课又开始了。就这样,第二轮“抽筋扒皮”上演。接到通知已是周六下午四点钟,本就一天的休息时间,从那一刻被打乱。被通知抽到四年级《猫》这一课,虽说我带四年级语文,这一课已上过,但平时与比赛天壤之别。那晚父亲生日,我也没想叨扰大家,一边是给父亲庆生,一边满脑子想着这一课的设计。心里颇不宁静,然没有上一次那样慌乱。从父母家回来,镇静的思考,和臧老师他们讨论,设计思路直至深夜。第二天一上班,便开始着手准备,一早晨出设计,冬梅搜集课件,十来个备选方案,爱银还是神助攻,条理清晰。中午妈妈家蹭了点饭,一点多又开始备课,好在下午上课前,教案和课件初稿已完成。冬梅手把手教我用AR相机,忙忙叨叨里利用延时时间上了第一遍。时间紧张,又是自个儿班级,所以随意性很大。草草收场,坐下来再改课件,重修教案,亲爱的敏老师在指导完小郭的课后,又赶来帮我,于是第一夜,大家七嘴八舌,删繁就简,直到十一点,忙碌中忘记了吃饭,就两口馍馍,连水都没喝一口。大家披星载月匆匆回家,这一日的初次备课算完成了。一夜的思虑,翌日,从晨起到晚间,早晨磨一节,下午又是一节,第三遍时已经情绪低落……真是磨傻了。每一次都有新问题,每一遍都有新突破。如敏老师的提议“七巧板”板书,冬梅的课堂练笔,爱银的细节描写建议……我像个孩子,被大家的爱紧紧包裹。增删反复,一遍遍过,大中午冬梅不休息帮忙买磁性七巧板,敏老师一遍遍叮嘱我拼会,爱银严肃的卡时间,打磨,折磨,研磨……又是深夜,又是七八稿,好在终于备齐了所有资料。

    这一次奔赴,真的百里之外。走之前,又一次修改,校园里遇见的老师们都加油打气,就这样,我背负着大家的殷殷嘱托,迎着朝阳出发,一路奔波,无奈还出了些小插曲。高速路口封闭,竟狂飙到了金昌。迅速折返才赶在十二点前到达山丹东街小学。感叹,山丹真大,广袤无垠。惊魂未定,赶忙联系老师去试课件,门口遇见早晨第四节课老师满面春风的结束了课堂,满满的胜利喜悦。我的紧张感也渐生,然而幺蛾子频出,网络问题幸好有高手冬梅,等待中还是平安解决。徜徉在东街小学百年老校,感受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这所学校校容校貌虽老旧,但学生素质,教学质量那是山丹之最,上课老师们由衷的点头称赞。

    午饭后小憩片刻便直奔学校,我是下午第二节课,等待中紧张焦灼倍增。好不容易等到课前十分钟抽签,遇见了东街小学四3班娃娃,又是四3班,我也带四3班,缘分真巧。就这样,一分一秒里,争分夺秒里,三点半准时开课。老舍的《猫》很有趣,也很简单,但越是简单便越不好拿捏。我用七巧板拼出大猫引题,邀请孩子们拼出小猫,再用AR相机让“猫”入境,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活跃的课堂开启……

    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课前一遍遍细数的流程,在行进中自由发挥,室内的我尽全力演绎,酣畅淋漓,室外的她们提心吊胆,着急等候。就怕拖堂,爱银一遍遍远程提醒,冬梅楼道佯装咳嗽提醒时间……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全没发现。这场“鏖战”,我并不孤独,因为,身后有最亲爱的你们——我的团队。好在安然自若提前一分钟完成任务,无奈这一分钟可真长,等待中只好煎熬,让孩子们再读类文阅读链接,铃声响起,圆满结课!

    ……

    这场“惊心动魄”的比武课终于落下帷幕,虽说有点滴遗憾,但完美中允许有瑕疵。心情大好去参观了老同学晓燕所在的清泉学校,新学校的大气美丽让人流连忘返。学习的地方很多,一一拍照记录。老同学盛情准备了晚饭,同学们相聚,甚觉美好,巧玲,吉麟,幸福都藏在依然年轻的面庞里。夜幕降临时,挥手作别,也和这一场内心煎熬的“拉锯战”作别!

    ……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有人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过程的美妙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结果如何,静候佳音。但自备课以来的层层汹涌而来的感动,一路相知相惜相扶的助力,以及背后那“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的煎熬,都是又一次的历练与成长!

    想起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我在想,我在何处?“高楼未登?”也无所谓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只是一直在努力,一直接受挑战而已。尽心尽力而为,其他交给时间来续写答案,因为,你不是一个人,有时,你得是一支队伍,一面旗帜。

    两堂课,千般憔悴,万分感动,感叹之余,只待花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