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去逛了一趟安大略省美术馆,进去前其实是满心憧憬的,想要去切身感受,进去后才发现自己离艺术还有有一大段距离,高不可攀,漫步其中,画作,摄影作品,艺术影像,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又与艺术馆中的它们截然不同。
驻足在一幅画前,初印象是美,对,视觉感官告诉我这幅画很漂亮,颜色与线条都如此的柔和,可是,再往深一点去探索,我便无法摸索出这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境,雾里看花,中隔一层。有的画抽象柔和如泉水,有的画充满现代艺术的撞击,那么作者到底想要为世人表达什么呢,仔细想来美术馆好像真的如众人所说般高雅,我踮脚想要摘一片天上的云朵,却发现不是踮脚就能触摸得到的。
当我走到其中一个展厅时,看到有一群孩子坐在地上,围在一个挂着工作牌的人面前,本来被孩子们可爱的姿态所吸引,这才发现他们是在听管理员讲解这个展厅里的内容,孩子们仰着头,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欲望,会问老师各种问题,老师也幽默风趣的回答他们。几乎有好几个展厅都会有这样的小群体,我这才意识到为什么我与艺术有着这么大的差距。
在对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的儿时我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记得和同学去过蝴蝶展和市里小小的博物馆,在我居住的小城市更别说艺术馆了,然而放眼当前,在中国的大城市也并不一定会有这样规模的艺术馆,而且我相信大家也对此并不感兴趣,那么疑惑就点开了——熏陶,熏陶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经历过熏陶,所以觉得自己领悟不了这样的艺术,大多数市民就会觉得在闲暇时光去艺术馆是浪费时间,那么在中国建一个艺术馆可以想到一定是门可罗雀。
不禁让我开始思考,艺术之于我们到底是怎样的存在,音乐,绘画,摄影,舞蹈,书籍等等多样性的艺术形式对于个人都是兴趣的所在,更甚者也可以称之为梦想。那么,于生活呢?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
在我的认知中 ,艺术可以将情感细腻化,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出你的思想,细腻直至引起观看者的触动。又如眼前闪耀的明灯,引导着人们向前追逐,但很多时候大多人跑着跑着就迷失了方向,不尽人意。
于生活,我们被繁忙的工作包围,神经紧张,连静下来喝杯咖啡看几页书的时间都不肯分给自己,从爱不释手的手机中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和八卦娱乐,放下手机放下工作,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创造艺术,买束自己最喜欢的花放在屋中央,打扫卫生时放首古典音乐,行,你想听什么都可以,只要让心情愉悦;读一本一直很想读的书,看作者如何把玩文字艺术;看一部电影,把自己想象成电影中的主角;出门游玩,被眼前的风景所震撼,拍一张照片留念,东南西北地找最佳角度......这都是隐藏生活中的艺术,不知不觉中,你也许会被自己感动呢,最后你会发现你不是不懂艺术,你只是不愿意让自己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