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浩然
当我们初识一个人时,会看到他好的或坏的地方,我们会得出这是一个好人,这是一个坏人。随着时间的延长,了解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之前的判断可能就站不住脚了。
这就好像你去观察一个正方体,第一眼看上只能看到一两面,绝不超过三面。如果你看到的都是黑色,你会得出这是黑色的结论。但正方体背对你的其他面向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甚至是彩色的。
小时候看电影,眼里尽好人与坏人:主角总是善良、正义,反角总是邪恶、残忍。
大了后看电影,眼里总是复杂的人:主角动不动就堕落、黑化,反角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到底什么是好与坏?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你第一眼看一个正方体时只看到一面、两面,但正方体一共有六面。当你第一眼看一个人时,只看到一面、两面,但人可能有几十面。因为人更复杂,也更高级。
人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我们常常会放下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不光了解别人是这样,了解自己也常常这样。我们总给其他人身上贴标签,但给自己不也常常贴标签吗?“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我做这个肯定不行,没有天赋”。有些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些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们真的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几个面向呢?成长的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逐步认识自己不同的面向,并把他们整合到一起的过程。
现在常常说认知升级,一般的理解是对世界的认知的升级。但这还应包含对自己的认知的升级。一个人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我们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渴望创造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的认知与对环境的认知的交互升级,相互反馈,才形成了人的成长。
人像一个旋转的多面体光源,在不同的场景投射不同的影子。有好的样子,有坏的样子;有活跃的样子,有安静的样子;有坚强的样子,有脆弱的样子;有冷静的样子,有慌张的样子;有铁血的样子,有柔情的样子。。。。。。
人不管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通过不同的投射,通过不同的关系的反馈,我们认识了自己。
小时候看电影,看到的是好人与坏人。后来看电影,看到的是一个个不好也不全坏的人。现在看电影,看到的是一个个自己的投影。那个好的自己,那个坏的自己,那个堕落的自己,那个努力的自己,那个悲惨的自己,那个逆袭的自己。
最终发现,世界没有好人与坏人,也许有的只是成熟的人与不成熟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