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做一个产品人,先建立信息秩序,再建立内心的秩序,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总结起来就是:向世界交付价值并获得回报。(支付宝前PM陆树燊)
需求分析
需求背景
可以用一个模板来理清
- 谁(Who)
- 是什么(What)
- 为什么(Why)
譬如:
- 谁(Who):消费者/用户 。
- 是什么(What):想将归档过程数字化。
- 为什么(Why):为了增强沟通,提高分享效率。
用户画像
数据源
- 模块上的数据源来自哪里?
举个例子:之前参与评审过【企业门户-企业管理-终端授权】页面。功能随着大家的讨论最后结论是都没有问题,但是最终没有考虑到,终端绑定的数据源S/N是怎么来的。后来整个产品组和赵威一起讨论,才确认出数据源和整个流程的运作,并且画出了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
需求背景与数据源都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画流程图。这一个环是必须的,不可避免。
功能点
可以用思维导图列出功能点。因为Axure由于有UI交互,每个页面有条件触发,因此XMind等工具罗列出来会更清晰。
字段检查清单
- 新增主键约束:某一条记录新增的主键标准是什么。这个经常没有考虑到。譬如:IP地址+角色名称构成一个主键吗?重复了怎么处理,是提示还是覆盖?(这一点在批量处理的时候尤其重要)。
- 无数据情况:是否考虑没有数据的时候要怎么处理,是展示空白?给出“暂无数据“文案提示? 只展示字段不展示值?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 极值情况:允许输入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超出范围要怎么处理?
- 异常情况:遇到异常情况要怎么处理?怎么提示?是否允许继续操作?譬如:网络超时要怎么处理?
- 状态变化:如果牵涉到流程的变动,分别有什么状态?每个状态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准备,这个配合流程图也许可以比较清楚的说明。譬如:用户可能有从 新增-启用-正常-休假-禁用-离职 等状态。
- 规则约束:跟第2点有点类似,但是这里可能会更多考虑字段生成的规则。 牵涉到系统自动生成的字段,比如合同编号,随机数,商品编号,更要清楚生成规则,源头不清楚,后面会返工。譬如:采购申请编号:12位数字,系统自动生成,省份编号(2位)+日期(年月日)+4位流水号。
- 字段关系约束:两个字段或两个记录之间,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的关系,需要说明清楚。譬如:最近接到一个需求,IP地址只允许某些角色登录。那么一个IP地址允许多个角色登录吗?这些需要考虑清楚。
- 业务关联约束:遇到两个功能相互关联的,比如合同关联发货单,采购申报关联计划,需要清楚描述关联的关系,比如一份计划可以被多个申报关联,但是反过来,一个申报只允许关联一个计划。
- 消除歧义:需要注意消除歧义。譬如:“六月”和“六个月”概念不同。
列表展示检查清单
- 排列方式:列表默认按照什么方式排列?
- 字段排序:哪些字段允许排序?排序是要去数据库重新查询还是当前页面直接排序?
- 字段多寡:字段是否过多导致展示密密麻麻,甚至出现双滚动条?
- “无数据情况”:无数据情况要提示什么?
UI & UE
- 分辨率:是否需要多分辨率支持?
- 多浏览器:是否需要多浏览器(IE, Chrome, Firefox)支持?
- 跨设备:是否需要跨设备(Web, IOS, Android)支持?
- 色彩:本次需求的色彩是否和产品一致?
- 交互:本次需求的页面交互方式是否和产品保持一致?
- 弹出框:是否由做自适应?最大与最小长宽是多少?是否有超出三层的弹出框?
- 双滚动条:列表页、弹出框、Div等是否由出现双滚动条?(横轴、纵轴滚动条)。
- Error Handling:[图片上传失败...(image-92b135-1534845127502)]
- 自测化测试工具:UI内容的调整(譬如:按钮名称、菜单栏名称等)需要考虑自动化测试工具的适应性(比如Sahi)
团队协作
评审流程
- 提前1-5天通过邮件与微信通知参会人员。
- 开会前明确本次需求的目标。
- 开会过程中需要记录不同人员意见
- 会后12小时内,对评审结果通过邮件告知team。
- 调整过大需要重新开评审会议。
文档
- 文字要描述清楚,文档自己先check 2遍再发出去,确保没有歧义,没有错别字(蛋疼的搜狗只能输入法...)
- 每次评审都结果和变更都需要做记录。
领导力与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话题,据说谷歌每个员工都能独挡一面,是因为有非常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譬如:那些一眼看过去非常明显的界面问题,应该在版本提交的时候自己优化掉,而不是等QC/QA人员提出来,等别人推着前进。所有开发人员在签入代码前应该自测一边,不要等别人推动自己进步,这样的进步十分有限。
- 关于评审,一定要自己强势推动,而不是坐等别人推。
- 公司讲究规范,事无巨细靠文档和邮件约束;一个团队凝聚了却需要靠面对面沟通,prototype支撑,如何权衡平衡两者。
- 产品迭代更新是不容易,但是如果很容易,就不需要有我的存在,也无法体验出价值了。
晨会
晨会的目的是沟通,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规避,培养组员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让每个组员了解大致的目标进度。晨会是敏捷提出自组织的,所以晨会绝对不应该是汇报会,变成检查工作的一个手段。所以也不建议组长坐着,其他成员站着的形式进行汇报,组长应该和组员一样一起参与沟通
- 组员要明确本次迭代版本的目标是什么。
- 每天,组员围绕“我昨天完成什么”、“我今天要做什么”、“我昨天有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帮助或者协调”这3个主题展开描述。
- 每个组员用最多3分钟时间来表述。
- 组员有问题需要抛出来,但是不在晨会上讨论,散会后再沟通。否则会因为组员一个问题拖延大家的时间。
Wiki与保守主义
我觉得一个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没办法一夜之间扭转氛围和习惯。比如你做了个WIKI文档,当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找你,这时候在给与解释之后,还需要特别耐心的告诉他 其实这个WIKI文档上都写了,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多做几次,自然而然大家就会养成找你之前先去查阅WIKI文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