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讲的阅读课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恰好今天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关于“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章节,就联想到了悟空。
《西游记》可以说是孙悟空的成长史,如来佛祖和观世音菩萨,分别代表了父亲和母亲的形象。“父亲”要求孙悟空要遵守规则,经受磨难,通过修炼而变成像自己一样的人(斗战胜佛),但是取经之路是漫长的,障碍重重,每一次几乎都是“母亲”出面才能化险为夷。“父亲”的严格要求与“母亲”无处不在的呵护,共同促成了悟空的健康成长,从一个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最终成长为“父亲”所希望的样子。
每一个家庭中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是孩子成长之路上互相补充和渗透的力量。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母亲就是他们的故乡,是自然,是大地,是海洋。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只要他是妈妈的孩子,就能够得到她的爱。母亲的爱是幸福,是祥和,不需要去赢得,也不需要为之付出努力。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是为孩子指出通向人类社会之路的引导者。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爱。父亲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令我满意;我爱你,因为你尽到了你的职责;我爱你,因为你很像我。”父亲的爱必须通过努力来争取。如果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就会失去父爱。对于父亲来说,顺从是最大的美德,不顺从是最大的过失。
家庭中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教育和指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样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个好母亲的爱,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也不应该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鼓励孩子最终能够离开自己。父亲的爱应该坚持某些原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自信,最终让孩子称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摆脱父亲的影响。
最近的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家庭中有非常溺爱他的母亲,同时又有一位性格懦弱的父亲。这样的母爱和父爱,使他养成了对母亲的过分依赖,以至于母亲去世以后他总觉得自己弱小、无助,需要受到保护和照顾。在他身上缺少对父爱的影响,缺少自我控制、独立性和驾驭生活的能力。
苏明成的内心只有母亲式的爱,所以他会失去理智殴打自己的妹妹,同时也失去了判断力,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终究活在母亲的庇护中。
作为母亲,要帮助孩子从接受他人的爱变成创造对别人的爱,给予比接受更能带来满足感,更能是自己快乐。只有母爱,或者只有父爱,都是爱的缺失,爱的缺失会使人到外界去寻找补偿,容易导致精神疾病。
一个人身上既有无条件的母爱,也有有条件的父爱,就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