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几项技能
你是一个技能水平很厉害的人吗?问你两个问题就大概清楚了:
1.你现在拥有几项技能
比如,能用英语流利表达、削一个苹果而皮不断、能即兴演奏的钢琴水平、单手磕开一个鸡蛋、驾驶山地摩托车、高山滑雪,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上。
2.在朋友圈里,你有几项技能可以确定第一
比如,我肯定是朋友圈一千多个人里跳高跳得最高的。毕竟我曾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学生时代经过了长期训练。
仔细想想,你肯定有某些天赋,能够超过身边所有人。
如果第一个问题,你的答案超过20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超过10项,那么恭喜,你可以进入“20+,10+”超级技能俱乐部。
如果是“10+,5+”也非常不错,可以称作多技能者(multi-capability)。
当然,对于自己的评价,可能是出于自己的思考,很多技能本来也没法量化排名,不过大体能看出来你对自己的技能的自信程度。
02 技能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
之前问了问身边的人,第二项答案是0的大有人在。得到的答案是,多数人的技能修习,90%都死在了开头。技能就是一种快捷方式。比如,电灯开关,你只需要在墙上按那么一下按钮,什么电压、电流传导、镇流器、灯丝加热等一系列过程就在瞬间自动化完成实现了点灯开关。
所有技能的学习,都是这个原理。生下来时,你的大脑就预装了吞咽这个技能,然后喝奶、喝水、吃面包、啃羊排等关于吃喝的问题就可以全部搞定。
一个学搏击的父亲教小孩子防身,指导他万一遇到冲突就护头—直拳,这两个简单动作就足以应付小男生间的所有冲突。
原始人学会用火烤肉后,过去要花7个小时才能生吃一只鹿,现在2个小时就能吃完;父母学会用微信聊天,可以发语音、发照片,还可以视频聊天,短信时代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所以,技能的本质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简单,也就是一劳永逸。
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很励志的样子来获得技能,要么就是方法不对,要么只是为了在朋友圈晒晒吧。
03 如何设计技能
很多人学习技能时确实比较痛苦,那是因为他们总是忽略自己的感受,拿着皮鞭抽赶自己,这是一种被动状态。
想想你玩游戏时的状态,游戏从来都是从一开始就吸引你,然后让你废寝忘食,最终成了骨灰级玩家。
应用市场里有少量的运用游戏思维去帮你提升技能的App,比如背单词等。我的建议是,你要自己学会用游戏化思维去开发自己的技能。
你也许从来没有做过产品开发,这没有关系,只需要学会一些开发思维,一样可以学会设计人生技能,这并不困难。
04 设计技能框架
技能设计的框架主要有定义事件、条件分析、设计流程这三个部分。
前几年我一直尝试早起,却很难坚持下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各个网友分享的方法对我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于是就自我设计了:
定义事件:早起是感受和意志力的博弈。
早上往往迷迷糊糊,妄求增强意志力来做到早起,实在坚持不了太久,那么提升感受就显得很重要了。
条件分析:提高感受有哪些具体条件呢?有关系,只需要学会一些开发思维,一样可以学会设计人生技能,这并不困难。
04 设计技能框架
技能设计的框架主要有定义事件、条件分析、设计流程这三个部分。
前几年我一直尝试早起,却很难坚持下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各个网友分享的方法对我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于是就自我设计了:
定义事件:早起是感受和意志力的博弈。
早上往往迷迷糊糊,妄求增强意志力来做到早起,实在坚持不了太久,那么提升感受就显得很重要了。
条件分析:提高感受有哪些具体条件呢?念呢?不清楚这就没法操作。
西餐菜谱会写上盐5克,如果你买了计量勺,那就可以很准确地加盐了。
你问中国的驾校师傅,在路上什么时候才能变道呢,师傅可能回答:“超过后车50米的距离。”你没法拿尺子去量,这就不好操作。
美国的驾校里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在你侧后视镜可以看到后车的后车轮时就确定可以变道。这就可操作了。
05 底层逻辑
现在框架有了,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把握一个技能核心——底层逻辑。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你教小朋友骑自行车,如果跟他讲一大堆平衡理论、动力理论,他还是学不会自行车。
你只需要告诉他底层逻辑——向前奔跑的自行车不会倒下,他自己瞎捣鼓,很快就可以学会了。
之前我提到了早起的设计框架,它的底层逻辑就是提升感受。
在这里,很多人提过一个问题——作为新手,我不知道底层逻辑,该怎么办呢?
我只能说,底层逻辑都是需要花时间去找的,很多大公司往往会花几年时间去找底层逻辑。
所以,尽情折腾吧,不要低估自己,一定可以找出来。
举个例子,一个朋友前两年和日企打交道,虽然可以聘请翻译,但本着提升自己的原则,他还是打算自学日语。他的方法比较特别,一开始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而是仔细回顾了一下可能发生的对话场景,包括商务会谈和一些衣食住行的日常用语。他发现所有表达可以用三个底层逻辑来概括:
(1)我这边的情况(陈述客观事实);
(2)我想做些什么事情(表达主观意愿);
(3)你那边什么情况(询问对方情况)。
根据这三个底层逻辑,他分别填充了表达公式:
①我(们)是××、②我有××、③我做了××
④我想做××、⑤我想获得××、⑥我喜欢××
⑦你(们)是××吗?⑧你有××吗?⑨你做了××吗?
然后他就把这9个句式每天早上反复读,比如:我(们)是××就是わたしは××です、我想获得××就是××をください。
然后记了一些单词,他利用第一周的时间就算基本入门了。
第二周又扩充了词法,大家都知道日语词法变形确实相当变态。
第四周又扩充了15个句式,总共24个句式就基本囊括了日常表达。
当然,把一门外语学到入门水平确实不难,但学到精通却是非常困难的。
万事开头难,用底层逻辑让自己迅速地找到成就反馈,这是踏入新行业的重要途径。06 工具逻辑
有了底层逻辑,你就应该非常清楚,哪些才是必须通过大脑练习的技能,哪些应该甩给工具。
学日语,当时的需求就是交流,交流的最好工具就是花钱请翻译(翻译软件也够用),自己学习真是得不偿失。
工具本身是人类身体的延伸,这个道理非常好理解,但多数人就是难以明白。因为他们觉得使用计算器就会显得自己数学不行;使用自动炒菜锅,就会显得你不会做菜。
生而为人,我们必须保留自己那点弱小的存在感。但在机器大肆进步的今天,这确实显得非常尴尬了。
我的建议是,有工具的时候尽量用工具。
你使用了计算器,才不至于将时间浪费在初级的数学运算上,才能去解决更高级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更大的存在感。
对于读书这件事,还有很多人试图用大脑去记忆内容。钱锺书都是每读一本书就摘录到本子上,李敖是直接用剪刀剪下粘贴,而现在你应该用印象笔记或OneNote,未来10年将会是人工智能帮你做笔记。
大脑的高级技能是创造力、思维分析、决策力、洞察力等,人生的前进不一定都需要脱层皮,把你的天赋展露出来!不要和机器死磕。
《未来简史》中有一句话这样说:“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是来自知道该忽略什么。”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疯狂进步,放下昨天,才能拥有明天;放下现有的技能,才能获得更高级的技能。
07 结语
如果你对人脑构造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十分惊叹于人类的脑体结构是如何进化而来。从神经元的计算角度来说,你的脑体硬件系统至少相当于iPhone1000。
所以,请不要浪费你与生俱来、生而为人的天赋。
开发自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乐趣的事情,没有之一。
但技能和工具并不是万能的,你可以搜索中午的菜谱,但没法查到你的职业该如何规划;你可以上网翻译一段文字,但不能查到文章接下来该怎么写。
再次引用《未来简史》中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延伸过去,而是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设计你即将引以为傲的人生吧。
以上内容由挚梦科技建站整理提供,如有相关疑问可以联系我们或者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