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核心使命
中心将教育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
。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 人
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实现。助力构建教育公共
服务新模式。
二、未来的学生要有六大能力指标
1.创意创新
2.科技理论及应用能力
3.沟通协作
4.信息化公民素养
5.研究获取信息能力
6.批判性思维,解决决策能力
三、课堂教学环境变化
由传统教室到多媒体教室
再到未来教室Classroom 2.0
四、城市教育发展新难题
学龄人口剧增导致的学位紧张的问题:
教育需求差异拉大,导致的多样化的教育供给问题:
教育质量城乡、学校差异问题,
导致择校的社会性难题;
个性化教育服务无法兼顾的问题:
减负问题:还存在很多无效的学习,
课外辅导班繁多,有效学习时间不足:
中考、高考开放的学生选择的权利,
但供学生选择的教育资源、服务还不丰富
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但老百姓的获得感不高;
五、教育供给侧改革:
1.提高教育供给侧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
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
2.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
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
3.只有教育的供给侧实现丰富多元可选择,才是对学生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最大尊重,
只有教育的供给侧实现转型升级了,有效的教育供给、精准的教育供给、 创新的教育供给才能够真正解决“办人民满意教育 ”的问题。
4.关注学生,家长实际获得的教育供给侧改革
“开放性综合实践课”.师生获得感良好
“开放性教学辅导”
信息化→教师>学生
基于消费驱动的模式是未来
信息化>学生
5.供给方式变革
传统方式 (面对面) 新方式(移动互联)
学校学位供给
学校课堂教学校内教育活动 校外教育活动
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学校的互助服务
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