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女儿参加了文化馆举办的粤剧折子戏的公益课程,收获颇大。但是此“粤剧”非彼“越剧”哦!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类目繁多,有多达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其中的“粤剧”和“越剧”,因为谐音常常在不同家乡的人群中间混淆,导致谈话“不同频道”的尴尬场面,所以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起源地与流行地
粤剧(Cantonese Opera)
又称"广东大戏""戏棚官话",是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的传统戏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 。
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越剧(Yue Opera)
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 )之一。旧称绍兴戏或的笃班,后叫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越剧也是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服装风格
粤剧戏服的典型款式
粤剧早期的戏服并非如其它剧种一样以明代衣冠作为戏装,而是自成一格,男女角色的戏服样式均是广绣企领长袍,阔口、中袖,此种装扮与当时生活装束相近,在舞台表演时宽松自由、不受拘束。
20世纪30年代,粤剧戏班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度流行单纯追求华丽的“珠筒”“胶片”戏服,有的甚至在戏服上装小灯泡,把几十斤重的金属片钉在袍甲之上,以招徕观众。然而这些束缚表演,违背艺术规律的举措不可能持久,后来逐渐被淘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院团每创作新剧目均专设“服装设计”,专为具体剧目、具体角色、具体场次而设置特型戏服。粤剧戏服鲜明的特色在于其“广绣”工艺。它构图饱满、花纹繁褥、图案生动,装饰性强,色彩浓艳,色块对比强烈,与粤剧舞台所洋溢的热烈明快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相互协调。
越剧戏服的典型样式
越剧在样式的设计上,借鉴古代仕女画较多,旦脚服装尤为明显。上衣有圆领、斜领、对开领;袖子有用水袖和不用水袖而放长衣袖两种;裙子大多做成百摺式,系在上衣外面,有的还在长裙外面加一短式腰裙。此外,各种佩带的装饰性附件较多。
在服装的色彩上多用中间色,比之传统戏曲的下五色有很大的丰富;在纹样装饰上多用边花、角花、暗花,力求简洁、淡雅,这同传统戏衣的浓重的装饰风格恰成对比。
#唱法特点
粤剧的花旦唱腔十分优美,一般采用假嗓演唱,声音圆润优美。老生唱腔大多采用真嗓,与北方剧种高昂的老生唱法形成鲜明的反差。粤剧配乐主要使用高胡,大多采用粤方言,由于海外的广东人较多,粤剧在海外影响较深。粤剧的唱和念都用粤语。
越剧以唱功见长,由于唱腔优美动听,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京剧的我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唱法以真嗓为主,有时花旦也用假嗓演唱。越剧善演爱情和悲剧,总的来说,它的唱腔和表演力特点鲜明,其中女子越剧有优柔有余,刚强不足的特点。
#经典曲目
粤剧的题材内容较为广泛,从接地气的生活题材到严肃的政治题材,从抗争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轻快流畅、灵活善变。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四进士》《五登科》等所谓"江湖十八本",后又出现《黄花山》《西河会》《双结缘》《雪重冤》等"新江湖十八本"和《苏武牧羊》《黛玉葬花》等"大排场十八本"。其他代表性剧目还有《白金龙》《火烧阿房宫》《平贵别窑》《宝莲灯》《罗成写书》《凤仪亭》等 。
雷州半岛主要演出剧目是江湖十八本,如《三度梅》《七贤眷》《雪中炭》《七状纸》《黄花山》等。下四府粤剧班在继承、保留传统剧目之同时,也有所创新,形成剧本结构和表演上地方特色。如《李槐卖箭》《秦香莲》《贺寿》《搜宝镜》《千斤重》《盲公打靶》《花云带箭》《包公铡侄》等 。
广西粤剧艺术工作者除了演出《胡不归》《荆轲刺秦王》《红娘》《蝴蝶杯》《白蛇传》等传统剧目外,还改编演出了《东王杨秀清》《关汉卿》等历史剧。在各革命斗争历史时期,还曾创编了《红颜逃难》《大地洪峰》等宣传抗日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现代粤剧 。
越剧的曲目一般以男女的爱情为主,在越剧圈有“绍兴文戏 才子佳人”的说法。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婉》《狸猫换太子》《家》等。
粤剧和越剧都是中华戏曲文化的瑰宝,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如果您没有欣赏过粤剧、越剧,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