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看到了第六本,才想起来没写读后感,毕竟这么好看的书不写读后感实在对不起自己看过它。
书一共有九部,还有三本就要全部看完了,其实也没有多少,看着越来越少,也有点舍不得。明朝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也不算很长,有九部书也不算很多,每一部书大概是根据几个皇帝来写的,主要都是根据人物的发展来描述历史,比如这个人干过什么,然后又引出下一个人干了什么,不过都是连串起来的,一给接着一个,挺精彩的。历史都是有人组成的,由人干出的事经过时间的流淌,就变成了历史。里边出现的人大都会写到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毕竟有始有终嘛,历史有记载的都写出来了。最后作者也会对这些人发表一下自己的评价,其中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好人这个评价了,因为作者经常说到,这个人是个好人,但是却无用,太好的人很难成就大事。
书中对官场残酷的斗争角逐倒是描写的很详细,第五部里是严嵩和徐阶的竞争,第六部则是张居正和高拱的竞争,这四个人都是内阁的首辅,国家除了皇帝就是首辅的权利最大,几乎是可以掌握整个国家的大小事,到了严嵩和徐阶的那一代,皇帝基本不怎么管事,嘉靖皇帝后来的几十年就想着修仙多活几年,只要不出什么大事基本是不怎么管事了,能交给内阁处理的就不插手,只要不妨碍自己。就这麽过几十年也没出什么大事,不过是因为有着能干事的。
张居正和高拱这一时期是隆庆年,这位皇帝也是没做多久就没了,在位时间也没干出什么大事,留下的是张居正和高拱互撕的时代,他俩为了首辅的位置争的死去活来。原来电视里的权谋暗算都是真的,真的有这么精彩的阴谋诡计,有这么聪明无比的脑袋,相出一个个让人佩服的谋策。挤掉高拱的过程也实属不易,张居正也是使出了浑身的劲。高拱弹劾徐玠,张居正打败高拱,后来的人又弹劾张居正,似乎谁都逃不过,即使高过惊天大事青史留名,结局都很难美好。因为他们得罪过给很多人,这个人得罪了,那个人得罪了,难免在退休的时候遭人暗算。
看这个书的过程了解到最大的感触就是,即使伟人英雄,背后也是个平凡人,有着七情六欲,喜欢名利钱财,在权力的顶峰时喜欢蔑视别人,把看不顺眼的全都干掉。张居正就是一个例子,他是明朝历史中最伟大的首辅,明朝因为他,才能支撑着又过了几十年。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在小学还是初中的课文里见过这个人的名字,当时以为也是个诗人之类的,没想到居然厉害,果然读史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居正最伟大之处就是改革,实行鞭法,历史证明,这非常成功也非常有用,后来的清朝也在沿用,改革向来不是简单的事,不仅绝大部分的人反对,还有面临随之而来的压力,还要承受着改革不成功的的压力。然而他顶住了压力,坚持改革。鞭法的施行伤害了绝大部分官僚的利益,却让百姓们获益,所以这是成功的,而张居正也是从此留名青史,值得被纪念。
张居正在位期间也是尽心尽力,死的时候都是死在了工作上,年仅五十八岁,本来有机会离开的,但还是被留下继续照看大明江山。当时的皇帝,万历,做皇帝时也只是个十岁的小孩,也是张居正一手培养起来的,照顾了皇帝的方方面面,确实不负在职的责任了。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抄出了万两黄金白银,大儿子死了,二儿子充军,但也只能说明,他,也是个普通人。成为首辅前的时间,他有着艰难的人生轨迹,游历过民间,见识过很多不曾见过的苦难,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艰难的存在,所以他下定决心,把国家变得更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他能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选择,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把国家建设的更好,这是非常难得,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伟人终究是不同于人的。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也是很努力的批阅朝政,可是也总有些意外,后来他又突然变卦,变得很懒,不上朝,不理朝中事务,很奇怪,但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知道。后来便是日本人打朝鲜地区,企图这样打下明朝江山,不过不就也被打败了退回日本。日本这个小国家从古至今都是野心不小,妄图占领,欺软怕硬,但也是很有骨气,被明军打得落水狗一样都还在坚持,最后死的死,残的残,打了那么久,一点好处也没捞着,日本人也是很能吹,再惨的事迹也能吹出花来。
每一本书里都有很多人物,大部分也并不起眼,他们只是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打个酱油,或许有个露面的机会,但比起大人物来说还是太小了,很容易就被人忘记。毕竟能影响历史的还是很少的,但也足够了。有人死了,但还活着,有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这是书中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