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事实固然重要,但真正改变人心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共识。当错误信息重复的次数多了,所有人都在盛传时,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事实就变得不重要了。
比如在学校里抄作业,你的同桌在某道选择题上给出的答案是A。而你看了看周围的人都选B,你不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这时的你大概率会选B,因为即便选错了,也是所有人一起错,你也不孤单,大家一起受损,公平。你看,这就是共识的力量。
为啥共识这么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共识通常只用较低的成本,就满足了一个人脑海中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都有各自「习惯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往往超级牢固,很难改变。
真正的将心比心,这里面有两个「心」,第一个心指的是「用对方惯用的思维」,第二个心指的是「切入对方的内心」。如果把这两个心连起来,就是:用对方惯用的思维,切入对方的内心,说到对方的心坎里,从而建立共识,进一步驱动对方的行为。
你看,这里的将心比心不是用在自己身上的,而是用在别人身上的,这就是「投其所好」。顺着对方已有的心理预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神话。
但很遗憾,绝大多数人很喜欢把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强行套在别人身上,跟对方习惯的思考方式做对抗,心理预期不同,共识无法建立,关系受损,无法驱动别人行动,自己的目的当然就无法达成。
想要跟对方建立共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研究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从哪儿入手读懂一个人呢?
1.【原生家庭】:代表一个人的思维体系,即习惯的思考方式;
2.【收入】:代表现在的认知、能力、价值,放在格局中可以看到这个人的认知局限性;
3.【爱好】:代表一个人的内驱力,放在时代趋势之中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未来;
4.【社交圈】:代表一个人的信息来源,看清这个人的信息茧房,并判断出这个人接触到的是几手信息。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上述四个要素就是「社会关系的延伸」。只要提前做好了上述四个要素的功课,你就可以彻底解构一个人的所思所想,顺着对方的思考方式投其所好,与其建立关系,达成共识,借别人之手达成自己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真正的「高情商」,核心是:动用一切手段,以利益为诱饵,用道义进行包装,用对方习惯的思考方式跟对方达成共识,阶段性地各取所需实现共赢,始终服务于自己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