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感想、启发。
在我浮躁、困惑的时候,我翻开了这本书。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此类型书籍。无论生活有多少不甘,接受现实的姿态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撇开我浮躁的情绪带离崩溃的边缘,让内心安静下来,专注于此事此时,收获平和。这本书于我的收获。你笑、哭、获得认同,和内心相连接,不再感觉无依无靠,因为你在和真我建立联结。在身心灵层面,以老人和智者的对话,问题解决心灵升华,带领我们体验这堂修炼课。看完这本书,我是流泪了。
宏观来讲,这本书抛出一个问题:“你是谁?”我是谁,我的名字,自打有记忆起我做的事情?问这个问题,对于目前心境而言,绝对把自己问懵了。
从意识层面把潜意识拉出来,感受事情、思维、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会让自己少些困惑。
获得由内而外的平和,人要靠近真我。但现实世界的事情以及人的追求、环境,都在拉远与真我的联结。期间若用套圈来看,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
解决之道在于,联结、臣服、定静、观照、觉察。
思考清单list
我认同、追求、需要(何以使你满足)什么?
何以使我快乐(外生)or心生欢喜(内生)
这些事情要想明白。在认知层面,更好去行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概括人的需要,而且有层次。最经典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还有两个:……。
我们追求什么?信仰什么?信念什么?
你有思考一按按钮就播放,为什么你有这样的人生模式?何以改变你的模式。
我尝试
我尝试和身体联结,以求靠近喜悦、平和。倾听身体的声音。
我尝试从思想迷雾中剥离。
人的大脑是被杂念、想法充斥的,无论是排除杂念专注集中注意力于自我,还是……。有过滤、筛选的的机制是必要的。否则,人会被想法困扰,甚至也会被不真实的想法所羁绊。
所以这里要求,复原力。从情绪中恢复从事物中恢复。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