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孩子讲要好好说话,但你自己有吗?
百日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5
今天,孩子的学校举办家长课堂,主题就是亲子沟通的技巧,跟书上挺多案例也很像,特记录如下。
亲子沟通的目的,一是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二是化解冲突。
冲突分为行为冲突、需求冲突、价值观冲突。
一、行为冲突
01.区分行为与评价:
行为一定是具体的,可见(听)的;
评价一般是负面的,对行为进行过分概括,语言模式上通常会有“每次”、“总是”、“一直”……
02.区分问题的归属:
问题是指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谁有问题就解决谁的问题。比如孩子在墙壁上画画,家长发脾气。说明,有问题的是家长,首先要解决家长的问题。
001.孩子有问题时,最有效的方法是积极倾听。
很多家长不会倾听,当听到孩子提到一些事情时,容易用12个“绊脚石”来回应孩子,包括:
命令、威胁、教训、建议、说服、贴标签、表扬、辱骂、分析、安慰、询问、转移。当这些绊脚石堆积成山时,也就阻断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道路。
积极倾听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是反馈孩子的信息;第二是标明孩子的感受。第二步更加重要。
002.家长有问题时,通常的回应方式有两种,一是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二是贬低性质的信息;这两种信息又统称为“你信息”,就是以“你”开头或“你”为对象,都是无效的沟通。
正确的回应应该是多说“我信息”。大概分为三个步骤:001,对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002,说出自己的感受;003,上述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比如说你朋友来家里做客,孩子看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这时候用“我信息”的表达应该是:
你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行为),让我心里很烦(感受),我和客人谈话都听不清了(影响)。
这样说下来,你并没有批评、辱骂、指责孩子,他也就不需要跟你产生对抗,把解决问题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反而更容易得到好的结果。
二、需求冲突
01.当父母和孩子的需求有冲突时,父母通常的反应有:
001.权威式。命令、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话去做。结果通常是孩子顺从(输了)。
会产生的后果包括:孩子没动力、花时间效果差、孩子不自律等。
002.纵容式。孩子想要什么就什么,不管了。结果通常是孩子赢了。
会产生的后果包括:孩子控制父母,变本加厉;不懂感恩,父母痛苦;难以与人相处;不适应外部环境。
003.摇摆式。介于权威式和纵容式之间,摇摆不定。
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02.正确的应对方式:说明式邀请。邀请孩子一起来解决问题。这里用到了双赢模式。
双赢模式的六个步骤:
001.说明父母和孩子的需求;
002.提出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003.分析、比较所有的解决方案;
004.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确保满足两个人的需求;
005.执行确定的方案;
006.总结调整改进(复杂、长期的问题)
三、价值观冲突
所有代沟、看不惯之类,对父母、孩子的生活本身影响不大的事情,都可以归位价值观冲突。
解决方法是:
01.行为影响,身教重于言传,示范重于说教;
02.改变自己:黄金床的故事。
03.接受现实。确实无法改变的,先接受现实,慢慢寻求改变的契机,切勿激烈冲突。
复盘:
1.我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我自觉以前是一个讲道理、重身教的父母,平时看过一些家庭教育之类的书籍,平时生活中也尽量跟孩子”讲道理“(说教),寻求孩子配合时,更多采用命令式的语气,算是一个权威式的父亲。
带来的问题就是跟孩子不够亲近,讲道理的时候显得很”刻薄“,有时还难以掌控情绪,事后又自责。
2.学习了本课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沟通过程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不要用我贫乏的想象力,限制孩子无限的发展潜力。
3.你将如何把亲子沟通的技巧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在今后生活中,要尽量说”我信息“,用共赢的模式相处,并且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不再肆意贬低,而是尊重他背后的需求。当发觉是自己的问题时,就从自己身上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