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们都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呢?笔者认为,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体验与学习母语是十分不同的。
一个来自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美国人在和一个来自乔治亚州亚特拉大的成年美国人在对话时能注意到对方说话方式的不同。前者可能会说,
Maybe we should close the window.
而后者可能会说:
We might should close the window.
此时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在旁观时也许会说:后者错了。对于这位来自亚特兰大的绅士,我们可以暂且叫他Calvin,而这位旁观的中国人,可以叫他中国学生。
那么后者错了吗?
Calvin 认为,他没错。他的理由是,他周围的人都这么说。并且他没有在撒谎。
中国学生也十分自信,说这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老师说,连用两个情态动词是不可理喻的。
双方就谈不拢了。不过双方并不需要谈拢,因为这番对话从来没有发生过。但可以从中看出,两种情况是可以类比的。
Calvin学习英语,他是学生,他周围的人就是老师。他的父母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教他。这种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中国学生也学习英语,他是学生,他的英语老师是他的老师。中国学生并不是一出生就学习的英语,而是长到了一定岁数,坐在一张课桌前,听站在他面前老师。这种活动只在特定的时间才会发生,也就是只在上课的时候。
不难看出,两者的英语学习体验,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两者会对一句话产生分歧,也是十分自然的。这种情况下,就不禁要对谁学的才是真正正宗的英语作一番讨论。
一种看法是,每个母语使用者以及他周围的人都是组成英语的一部分。由此,英语是很广阔的。这样看,Calvin如何说英语是不会错的,因为他是母语使用者,他周围的人在影响他。他们说的是彼此都能懂的的英语。
另一种看法是,连用两个情态动词是不可理喻的,因为这是语法规则。语言总得要语法规则。
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没有错。真正的问题是,英语是什么?我们又在学什么?我们学的到底英语,还是一门由规则而生的学科?笔者认为,没有某一种英语能够定义“英语”这个词,就如上述的例子说明的一样。“英语”这个词包罗万象。从这个角度看,恐怕是没有人真正懂英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