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等孩子到年龄了,咱们上什么幼儿园啊?”
“那肯定上咱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啊!”
很多时候,我们把能给孩子的东西总是用金钱量化。以为付出金钱越多,就表示对孩子越爱。而忽略了其实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其实是无条件的爱。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说我对孩子就是无条件的爱呀!他是我生的,我不爱他爱谁呀!可是听听下面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你再不乖,我就不喜欢你了!
你看看人家孩子,成绩又是第一,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真不知道你这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到底随谁呀!
……
种种的话语透漏出的都是对孩子的嫌弃。有些家长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
动手打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打孩子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在校表现。研究表明,打屁股会影响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环境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打孩子是在唆使孩子使用暴力。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当他发现父母总是用暴力解决问题时,他所能做的要么是学习父母使用暴力欺负同学,要么就是在学校中还是充当被欺负的对象,再度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体罚可能造成伤害。尽管很多的父母都认为刚开始打孩子都是心中有数的,可是打孩子的时候无疑是父母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失控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打孩子会伤害的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在被打的时候感受到的往往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感受到的只有爸爸妈妈不爱他们。虽然很多成功人士小时候也都挨过几顿打,但并非索性如此,而是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先弄清楚你自己的“心结”在哪里,以确保自己不会把怒气和烦躁趁机发泄到孩子身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火气太大而无法冷静教育孩子的话,就找个地方先“降降温”。
从婴儿阶段就开始引导孩子并适当约束。
经常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
讨论你目睹某些事情的感受。
关注并包容孩子的感受,但同时也要设定限度。
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如果你的孩子做到了言而有信,就要给他鼓励。
给孩子提供一段“反思的时间”或是“冷静的时间”,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聊聊他刚才的行为,并问他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