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七天假期是我国除了过年以外最长的假期。以前五一假期还是七天的时候,劳动节和国庆节便是上下半年忙碌生活的人们最盼望的节日。难得的长假就像轮船停靠的码头。常期被生活巨浪裹挟的人们得以下船上岸,逃离旋涡,在安静祥和的大陆上舒缓神经。
我上大学之前,总是像小孩期盼糖果般期待长假的到来。糖果永远不会嫌多,假期当然也不会嫌长。日常规则的学校生活如同无形的牢笼,时间划分的总是特别详细。每天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点做着相应的事。说不上煎熬痛苦,只是缺少了能够自主的自由,时间一长会感到些许压抑。能够拥有假期便觉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对我来说,假期就是生活的希望。无论日常多么忙碌,作业多么繁重,只要心想假期就在前方,便觉得一切都能挺过去,再努努力就快到假期了。
假期意味着多种选择。很多人选择出门远游,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虽然景区说不定摩肩接踵,但体会与平时不同的风景与节奏,经历难见的人潮,也算是给自己深切留下了“哦,我度过假期了”的回忆。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假期出游的经历。一是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二是经不起出游的折腾。高中住校之前,我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那时候,人们出门旅游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在我居住的那个小城更是如此。老一辈的人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假期瞎跑。我也不能拽着老人家带我出去。老人们身体会吃不消的。所以,假期没事我就在家待着,渐渐也养成了“宅”的习惯。
像是有意与平常早睡早起的生活做对似的,假期里我常常玩的很晚才睡,自然的早上也很晚才起来。说到玩,也只是玩些时下流行的电脑游戏。并没有多么沉迷。只是因为平时上学没有机会玩便逮着放假的时间把平日无法享受的东西加倍尽情放纵。有时电脑玩多了也会产生一种空虚感。这时夜半,奶奶的鼾声在房间外呼鸣,取下游戏的耳机,整个世界都寂静了。好像是需要声音的温暖来填补空虚感。这时的我便关了电脑,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门,踱步到客厅,再关上门,开灯,打开电视机。在画面即将完整之前将音量调到不会传出房间的刻度,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温暖这时的夜。明天依然还是假期。一种奇怪的安全感使我感到异常的惬意。
早上,时针指向十点。依然可以在床上躺着。在意识苏醒之后,动身起床前,大脑像池塘在雨中溅起气泡般自由的冒出各种各样的思绪。身体在床上任意舒展,思绪在空中随意漂浮。不一会儿,爷爷推门进来,打趣道:“懒虫,还不起来啊。”接着便会佯装要掀我的被子。我懒洋洋的答句“就起来啦”,然后在磨蹭中穿好衣服。匆匆忙洗脸刷牙,快步走到客厅,吃着在茶几上放好已些许发凉的早点。
国庆的七天假期为我家创造了一个团圆的契机。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姑和二姑便张罗着哪天回奶奶家,住上个两天或者吃上一顿团圆饭。奶奶热情的打电话告诉同在本地大伯和小姑,告诉他们那天中午在妈家吃饭。每当家里有这样的活动,我的心就像多生出个希望似的,盼望着家里热闹的场景。大姑总会给爷爷奶奶和我带各种吃的。每次来之前,她总会在电话里问我想吃什么。大姑父厨艺高超,家里的聚餐都是由他和大姑变着花样操办。二姑和小姑也会带各种各样的东西,但重要的是,哥哥和姐姐会来爷爷奶奶家。
清晨,当我还睡意朦胧的时候,他们已在回家的路上。奶奶拾掇厨房,爷爷打扫房间。伴随着太阳从东边一点点偏移,家里的门铃一次又一次的响起。啊,这是大姑回来了。哦,这是二姑的声音。咦,这是小姑的动静,怎么没听见哥哥的声响。我躺在床上,隔着房间门,听着他们一个个热闹的来到。
在开饭之前,奶奶就坐在厨房的木凳子上跟案前忙碌的大姑和大姑父聊天。爷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剧,看到有趣的地方故意学着里面的腔调。我和哥哥姐姐围坐在爷爷周围,和着爷爷的腔调哈哈大笑。隔壁房间里,二姑和小姑正密切的谈论着心事。
午饭上,满桌摆满了菜。男人们倒酒,女人和孩子们斟满饮料。大家共同举杯后,便幸福的喝下一大口。席间,姑姑们细心的给爷爷奶奶夹菜。妈,你吃这个。爸,这个你爱吃。忙弄完后便又端起杯子给老人敬杯。老人忙说谢谢姑娘儿子们。说罢,大家便融入了欢声笑语中。盘子里的菜一点点被夹起,在毫无顾忌的聊天声与舒朗的笑声中送入口中。瓶中的饮料和酒在饮用后总是剩下一点,随着手的拿起不停晃荡,像是在记录节日中团聚的点滴。
酒足饭饱后,一群人围在客厅里。靠着沙发。磕着瓜子,喝着滚烫的茶。继续闲聊着。茶杯里的热气萦绕,升腾。
楼下路经的车响起喇叭。
似乎在提醒悠闲的人们又该去奔波了。
PS. 时隔五年中秋又和国庆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