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错过一次升级的
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我不一定能做。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情吧。
仅仅是“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仔细想想,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有些观念,即便你觉得与你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反过来,如果你觉得与你无关,那么它一定不起作用。
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他们要么太简单以致被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以致让人无法相信。但,最有可能让人们错过转折点和升级机会的或许是:觉得那些观念——虽然有道理,但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在自己的实践体验中,遇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朋友成功了,提到好的想法和创意,或许有太多是觉得和自己无关、自己不感兴趣而错过了,但或许这给自己带来最大的伤害便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
我个人最近越来越意识到线下面对面交流的重要作用,我的很多观点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逐渐习得和进化。而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能耐心交谈,每次交流我的收获都是巨大的。
因此,对于不错过升级,我自己的给出的方法为:保持极度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敢于花费小代价去尝试;培养研究事情的精神;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
你天天刷牙么?
不给自己洗脑是最差的个人卫生习惯,更为要命的是很多人其实也洗脑,只不过,他们从来都不是自己给自己洗脑,而是永生永世被别人洗脑——这是最可怜的生活状态。
很多时候,当你开始尝试开始学习、进步的时候,别人就会提前“出手”打击你的一切,更可恨的是他们人数众多,在比例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于是,你的脑子就“不干净”了,被他们污染了。怎么办?自己把它洗干净啊,就这么简单。
下面这些话,每天都要读给自己听,每天都要把它当成“香皂”来给自己洗脑——如果一遍不够,就多洗衣几遍。
学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洗脑方式。
只要我投入时间和精力,从长期来看,没有什么是我学不会的。
我学的东西越多,我再学新东西时速度就越快。
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因为价值只能通过创造实现。
我知道自己现在看起来很笨拙,但刚开始谁都是这样的,实践多了,就自然了,也就自然好起来了。
在学习这件事上,别人不理解我是正常的;在这方面我也不需要别人理解,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不应该与别人争辩,因为我不想伤害他们;我也不应该被他们影响,因为我不想伤害自己。
刻意练习永远是必要的,虽然它通常不舒适,但他的复利效应确实是巨大的。
哪怕是为了下一代,我也要通过现在的努力学习成为学习专家,这样我才有资格和我的孩子共同成长。
我的路还长,我要健康,我要干净;尤其是我的脑子,要更“干净”。
以上是笑来带给我们的宝贵知识,字字珠玑。总结下来,整个观点大概为:学习、长期、用、接受自己的笨拙、不证明自己、不争辩、刻意练习、学习能力、成长。自己的体会是,自己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的确非常大,自己对信息的过滤能力仍然不足够强大,没有经常给自己“洗脑”。接下来,自己在这方面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了一切。
你想不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是一个作弊器。而学习的三个阶段大概为:第一个阶段: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第二个阶段: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第三个阶段: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而如果处在第一个阶段,这一辈子获得进步的可能性都会很小,于是,必须想办法进入第二个阶段。但进入第二个状态,仍然只能算“略胜半筹”,真正让你卓越的是第三个阶段。你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甚至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而,想要进入第三阶段,实在是太难,它需要: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能搞定这项技能。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件事最关键地方在哪里?
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实践获得进步。
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绝对不要和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最后,要达到第三个阶段,还有一段真理要明白:你必须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而这恰恰是判断你能否进入第三个阶段的依据。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希望
所谓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希望不仅重要,而且最重要,任何人在上下求索之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它几乎是整个生命的意义。然而,希望就好像烛光,常常非常微弱,所以也需要你守护。你的责任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灭掉。
自己的体会:有很多事甚至是投资,其实在做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究其根本原因,也无外乎“心存希望”,因为希望,才让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我也体验过,对于一件事,失去希望的感觉,那种感觉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并且,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去触碰失去希望的事情。这,才是最可怕的。
把 “坚持”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除行不行?
所谓的“努力”和“坚持”其实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一旦觉得某件事需要靠努力和坚持来实现,那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和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啊。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努力和坚持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情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此外,还可以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
来看下面的罗列:
若没有这项技能,现在有什么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做?
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什么样的机会。
若最终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变得多么凄惨?
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和人群(买房、学开车等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同度过大量的时间。如果没有办法一对一交流,也起码要时刻关注他们(想办法“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
知识本身的变现能力不是很强,甚至从大趋势来看,知识的变现能力正趋近于零。真正能够变现的东西应该是“认知差异”。人和人的认知差异是巨大的,甚至大到了好像物种之间差异的地步。“知道”本身作用并不大,真正起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就是“升级过的认知”或者“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能实现认知不断升级的重要工具——行动中思考。
没有实践,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说说最近学习专栏的体会:
1.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了一些概念。随着自身实践运用,加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让自己的理解力去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本次复读中,发现了很多点,因为之前思考不够,即便是做到了只字不差的阅读,理解也不够深刻,留下了很多死角,对部分问题理解还比较片面。
2.自己的实践仍然不够多。一方面是明明知道存在一些问题,但没有办法主动克服,另一方面,执行的力度仍然有打折扣。总而言之,没有给自己赋能,没有变成新的物种,没有固化概念,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深深感觉,学到的内容,没有很好的得到转化,也就是没有“用”起来。没有“用”不但是自己的积累还不够多,没有办法一下引起质变,也有一种没有积极转化的原因存在。接下来,要在这个“用”上,着实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