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我们都期待着孩子能健康快乐地长大,父母们竭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给孩子!随着孩子一路走来,我们做父母的有很多的迷茫和盲区。尤其是青春期教育中的早恋。
早恋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因电子产品的影响,比如现在各种动画片、电子游戏中都充斥着爱慕之类的镜头。因此,现在孩子普遍早熟。
也有的是因为家庭中缺乏爱的温暖。父母工作大多忙碌、压力大,回家后很难有精力与孩子沟通、交流。生活中常遇到这类早恋现象。
说到早恋。我很赞同著名的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的观点,早恋~早练。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这时鼓励集体交往十分有益。尤其是对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发展校园内异性之间的群体交往,对弥补家庭中社会环境的缺欠是有好处的。因为集体交往可以安全地、自然地使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从长远的意义上说,青少年在“磁场”的引力下自然地进入异性世界,了解异性,接纳异性,并从彼此交往中认识自己,学习两性之间的尊重和平等,增强自信,这既是青少年人格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未来恋爱择偶的早期训练和准备。很难想象,今天的年轻人,在其少男少女时代不曾有过与异性的充分交往,就能够成功地建立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恋爱、择偶、结婚,是人生路上的重大考试,怎能不需要事先的训练和准备呢?
少男少女若有“一对一”个别交往的现象,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父母和老师发现后,应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把异性友谊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目标上,以促进知识增长和身心健康,使青春友谊成为个人成长中的积极因素。那种动辄给孩子的异性交往扣上“早恋”帽子而加以压制的做法,只能助长孩子的逆反倾向,或者迫使孩子把公开的正常交往转入“地下”,而一切坏事、危险事都可能在“地下”发生。古今中外都有青梅竹马的故事,比如《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迎春等等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表达对爱情的懵懂和渴望。难道我们的观念还不如清朝?
处于青春期,少男少女各自属于不同的性别磁场,阴阳互补,异性相吸,这是“磁场效应”,自然规律。父母应遵循自然规律,包容和开明的心态引领孩子度青春。古今中外哪一个民族法律上、道德上都没有谈恋爱的标准。因此不应分早恋、晚恋。每个孩子的成熟不同,荷尔蒙分泌不同,没有统一标准。孩子出现早恋现象,家长不应恐慌。压制只能激起好奇心,反而易偷尝禁果。青少年的父母理解未成年人的异性友情,多加关怀与引导,切忌羞辱和斥责,那么,孩子就不容易偷尝禁果。未来的他们才能够有健康的婚恋观。